东晋末年,匪首孙恩带兵攻破会稽城,一路烧杀抢掠,眼看就到了女诗人谢道韫府上。只见谢道韫泰然自若,带领着百十个家丁与丫鬟,与贼军搏斗,她挥舞着大刀,斩杀了好几个贼兵,孙恩见状大为震惊。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可谓是出身名门。
东晋有“王与谢共天下”之说,她便出自这个陈郡谢氏,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叔叔是宰相谢安。
单是出身便已甩了别人多少条街,偏偏她还长得漂亮,头脑灵活聪明,在诗文上颇有才气,仿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到了她身上。
谢道韫儿时,叔叔谢安领着几个孩子赏雪,问道“白雪纷纷何所拟?”谢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其他兄弟姐妹的回答全都显得逊色了,谢安开心地不住夸奖她。谢道韫也因此得了“咏絮之才”的美名。
谢道韫的幼年便是在这种条件优越的世家大族里,顶着才女的光环度过的。
转眼到了择婿的年纪,谢家人开始张罗起谢道韫的婚事。按照当时门当户对的观念,堂堂陈郡谢家的长女,唯有王家的子弟才能与之相配。这个王家便是指书圣王羲之的家族。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要论年貌相当,要数老二王凝之。于是,叔叔谢安做主,将谢道韫嫁给了王凝之。
两家人都对这桩门当户对的美满婚事抱有极大的期望,哪曾想到,婚后谢道韫一点都不满意这个夫君。她对叔叔抱怨说:“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也就是说“天下这么大,竟然会有王凝之这么差劲的人!”可见她有多不待见王凝之。
就这样,谢道韫与王凝之凑合着过了几十年,虽不能琴瑟和鸣,却也能算是平安富贵。他们育有四儿一女,儿女们也都长大,各自成家。
可就在这时,命运似乎给谢道韫开了个玩笑。
当时是东晋末年,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农民起义爆发。匪首孙恩带领一众贼兵四处作乱,且声势愈发浩大。
公元399年,他先是进攻了上虞,在上虞进行了血腥的劫掠和屠杀,紧接着便率军向会稽郡城进发。
当时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任会稽太守。手下向他报告,说孙恩的贼军眼看就要到会稽郡城了,请求王凝之出兵剿灭。
可是王凝之根本就不理会。
王凝之这个人非常信奉五斗米道,当时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除了必要的公务,其他时间大部分都在他的道室内念咒祷告,潜心“修行”。
王凝之信誓旦旦地对手下军士说:你们不要担心,我早就祈求了上仙,上仙已派了十几万鬼兵来守会稽。孙恩就算来了,鬼兵也会轻而易举地将他击退,我们会稽郡城万无一失。
谢道韫出自将门,深知情况的凶险,几次三番劝说王凝之准备应战,可王凝之还是不听。
万般无奈之下,谢道韫索性不再指望王凝之。
她召集了几百个家丁,连同府上的丫鬟们,分发武器,象模像样地进行操练。
过了没多久,就传来孙恩兵临城下的军情,眼看声势壮大的贼兵就要攻破郡城,可王凝之依然淡定地坐在他的道室内念咒。
城中空虚兵力不足,孙恩的贼军很快就攻破郡城,潮水般涌入会稽,王凝之糊里糊涂地,就在道室内被斩杀了。
而此时,谢道韫听闻贼军攻入城中,立即让丫鬟们用轿子抬着自己来到家门外静候。
孙恩率军攻来,谢道韫抽出长刀率领众人和贼军搏斗,她虽然年近半百,但依然身形敏捷,很快就手刃了好几名贼军。
只可惜,寡不敌众,贼军的数量实在太大,谢道韫最终还是被俘。
手段狠毒暴虐的孙恩,告诉被俘的谢道韫,她的丈夫儿女已经全部被杀,紧接着孙恩就要杀谢道韫身旁的小娃娃。
那小娃娃年仅三岁,是谢道韫的外孙,名叫刘涛。
《晋书.王凝之妻》中记载,谢道韫在千钧一发之际,厉声大喝道:“事关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也就是说“这是王家的事,和别人无关,你如果全都要杀,那就先杀我好了!”
杀人如麻的孙恩听了谢道韫这几句大力凛然的话,竟然很是动容,不但没有杀刘涛和谢道韫,还命人将他们送回老家。
不得不说,谢道韫不愧为东晋才女,大族出身,她在紧要关头,思维敏捷,镇定自若。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实际有三层意思。
一是这声厉喝先暂时阻止了孙恩暴行。
二是撇清刘涛与王家的关系。
其实我们细想,孙恩一个暴虐之人,他杀谁都是随意的,哪里会管这人是谁。但“事关王门,何关他族”,直接给孙恩导向了这个逻辑。孙恩脑子转的不够快,便会顺着去想“哦,我是冲着王家人来的,其他人没关系。”
三是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提醒孙恩,“你已经害了我丈夫儿女多条人命,连一个小娃娃都不放过,未免太绝了吧?”这里面蕴含了对孙恩的愤怒。
谢道韫,文能咏絮,武能杀敌,只可惜嫁了一个不称心得丈夫。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这是大族门当户对的产物。作为一个女流,谢道韫对自己的婚姻无能为力,唯有接受。
但是当灾难降临时,男人无法保护自己时,谢道韫与其他女子截然不同,表现出了不输男儿郎的勇敢和魄力,凭一己之力留下了自己和外孙的性命。
像谢道韫这样文武双全、神勇无畏的奇女子,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该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