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楼修力,著名轨道机车研究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嵊州人,1941年生。1965年8月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力机车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即中车株洲所,
作为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首创人和中国第二代晶闸管电力机车奠基人,在1973年8月韶山1型31号电力机车采用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试运成功。从韶山1型8号为代表的小批量推广,到韶山3型新造车的推广应用,从此晶闸管作为电力机车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机芯”一直应用到本世初,是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促进了电力机车的自主快速发展。
同时,也是内燃机车微机控制新技术开拓者:创办《控制和信息技术》杂志,主编《韶山1型电力机车》专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撰写《国外高速电动车组》专集、填补中国高铁信息空白,参加牵引动力技术政策制定工作,提出引进电力机车建议被铁道部采纳,参加东风11准高速列车开发、主持微机控制新技术研究,参加提速试验,长期从事轨道机车控制技术研究,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项,为中国电力机车科研攻关作出杰出贡献,为高铁电动车组发展填补信息空白,被誉为众多高铁奠基人之一,为铁路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主要经历
1971年,主持420KW大功率交-交自变频变流器系统,这是中国交流传动成功的早期研究,荣获1978年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73年8月,电力机车采用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系统并获得成功,奠定了中国晶闸管电力机车的技术基础,在电力机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历史意义,①~⑦荣获1978年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78年从事专题情报研究和创办《电力机车快報》。后者几经沿革现名《控制和信息技术》,撰写专题述评《国外交流电动车组》和《国外大功率电力机车》,前者2万多字,详细介绍国外18种电动车组的资料和参数,是中国第一个有关高速电动车开发的专题情报,曾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召开的高速电动车组研讨会上宣讲,中国自主动车组开发,情报先行,被称为髙铁信息填空白。
1982年,主持撰写《国外电力机车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趋势》专题报告,主要论点被铁道部采纳,作为150台8K型电力机车引进方案的决策依据之一,8k车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了中国电力机车技术的长足进步。
1982年7月至1983年4月,参与牵引动力技术政策的制定工作,代表电力机车行业撰写巜电力机车选型和系列化发展》,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3年,主编《韶山1型电力机车》一书65万字,1985年第一版,1994年第4次印刷;1984年在绍兴召开巜机车电传动》通讯员会议暨牵引电机可靠性研讨会;
1985年在张家界组织召开铁道部四所情报工作会议;1986年6月15曰参加株洲召开的韶山4型国家级鉴定会。
1988年以来,任高级工程师主持内燃机车微机控制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工作。
1991年,参加“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研究,主持微机控制装置研制工作获得成功。同时研制出高精度、高可靠、高隔离电压的FG1477型隔离放大器,TQG10型电流传感器和TQG11型电压传感器,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开发新型无源型传感器代替美式有源转速传感器,并组织开发内燃电力通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
1996年,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年楼修力团队为株洲所荣获准高速列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8月15日,发起召开“中车株洲所韶山1型电力机车晶阐管级间平滑调压诞生四十五周年”纪念座谈会。楼修力在座谈会上发表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的主旨讲话,全面祥尽地阐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的科研攻关历程和推广应用,以及为中国第二代晶闸管电力机车奠基的全过程⑧。
成果概述
(一)楼修力开发的多项电子技术应用成果
1970年,电子时间继电器,SS1型自动停车装置用,是我国电力机车第一个电子装置。
1971年,制动励磁电源,第一次200安晶闸管上车,SS1型32号车首用成功,92号车起以后推广,是200安晶闸管首次在机车上成功应用。
1972年,交——交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420KW,三代机车探索,整车出图,获全国铁路科学大会奖。
1973年8月,韶山1型31号机车采用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改造成功,1976年8号车等小批推广,从此宝成线上日复一日承担运输任务,二年后又再推广到SS3型⑦。是株洲所科研攻关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开创晶闸管电力机车自主快速发展的新时代⑧。
1989年,主持美国GE引进国产化微机控制装置,在DF6机车上成功应用。
1993年,电量控制S1477隔离放大器和SCM(信号处理模块)装置。
TQGT10电流传感器
TQG11电压传感器。
1994年,无源转速传感器,用于东风11型内燃机车空转保护,日后出口美国。
1996年,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用微机控制装置,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④。
1997年楼修力等为株洲所荣获准高速旅客列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大屏幕彩色液晶示屏,首先建议并主持开发,内燃、电力通用,是中国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一个亮点。
(二)楼修力对轨道机车(电子技术应用以外的)其他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1984年,引进机车建议,作为150台8K电力机车的决策依据之一,使中国电力机车快速发展,株洲所、株洲厂由引进而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1983年,参加国家重大技术政策研究,参加牵行动力技术政策制定,主笔“电力机车的选型和系列化发展"。我国电力机车第一个型谱,获国家经委,计委和科委的积极贡献表彰;牵行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研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3年,主编SS1型电力机车书一本,65万字,刘友梅院士(时任工程师)参加第九、十二章编写,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4次重印,是中国韶山系列电力机车第一部权威著述④。
1978年,专题述评:国外交流动车组,2万多字,研讨会唯一资料,发表于《机车电传动》1978年增刋,电动车组开发,情报先行,为中国高铁电动车组自主研制填补信息空白,奠基高铁发展。
1978年,专题述评:国外交流电力机车,重点介绍奥地利Re1044系列电力机车,为SS4设计采用经济4段桥主电路提供参考,被釆用。
1978年,创办电力机车快报,任主编,为设计人员和领导决策提供国外资料,为我国电力机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信息,当年出版30期。《电力机车快報》几经沿革,现名《控制和信息技术》。
楼修力开发的多项电子技术,与株洲所的科研攻关同步,在中国铁路“韶山”系列电力机车和“东风”系列内燃机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标志着我国轨道机车的技术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资料
①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机车电传动》SS1031机车专辑: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1975年No2(总第14期)
② 赵小刚.与速度同行——亲历铁路工业40年:中信出版社,2014年
③ 李浩鸣、邓晓丽.追寻轨迹1959-200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变革求新发展之路:(所庆50周年)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④ 株洲铁路科技服务部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所志:湘株新出准字,1999年第012号
⑤ 楼修力主编.《韶山1型电力机车》:中国铁道出版社,1985年
⑥ 《机车车辆工业卅年》编辑组.机车车辆工业卅年:江苏省国营海安印刷厂,1978年
⑦ 张有松, 1991,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J], (4)7-15
⑧ 楼修力,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在中车电力机车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诞生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8月30日
⑨ 傅志寰.我的“时代”情:45周年所庆征文集,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