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无悔青春
各位校友好!我叫楼修力,1941年1月生于浙江嵊州。196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力机车专业。交大名震天下海纳百川。1960年我考入上海交大。交大良好的校风和文化,扎实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我的三观和专业基础。我可以自豪的说,交大改变了我的命运,丰富了我的人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即中车株洲所。机车动车同开创,髙铁技术共奠基。连续多批交大校友,不约而同来到我所。注入交大的基因,支撑起株洲所的辉煌。
一、敢为人先,首创中国电力机车晶闸管级间无级调速新技术
60年代末期,株洲所致力晶闸管(可控硅)新技术在电力机车上的应用,我如饥如渴长期学习和钻研这项控制新技术,从SS1型9号车试用5安元件,直到70年代初刚投产的500元件的装车成功。1973年8月1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韶山1型电力机车采用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在SS1 031机车上装车运用大获成功,从此,宝成电气化铁路上,长年累月奔驰着晶闸管电力机车,星火燎原,直到本世纪初,晶闸管一直是电力机车之“机芯”。感谢株洲所在45年后召开纪念座谈会,让我有机会发表“电力机车发展里程碑”的讲话。纪念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二、发扬首创精神,开拓中国内燃机车微机控制新技术。
80年代末期,株洲所要我组建内燃机车微机组,主持微机控制技术的引进工作。引进成功后,我于1991年参加开发东风11准高速内燃机车,主持微机控制新技术,该车是前4次铁路大提速的主型机车。我长年累月,参加提速试验,历尽艰辛。在铁路大提速当中,用微机控制装置作为机车的“电脑”,保障提速试验的顺利进行。后来在内燃机车上全面推广。我为交大人而自豪。交大人,在机车动车开发上,是很有建树的。苏联专家撤走后留下来的诸多问题,都是交大人解决的。最后一个调压开关烧损的惯性故障,是我们团队,并由我亲自釆用晶闸管控制新技术攻关和突破的,并由此开启了晶闸管电力机车的新时代。而现在,最困难也是最精华的防空转/滑行控制和电力车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也是师弟李江红首席专家主持的。交大人薪火相传。解决机车动车发展中的问题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交大人的历史责任。感谢交大的培养,感谢中车株洲所的舞台,感谢时代的机遇,让我在今天回望这段岁月时,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悔青春!”今天在座的各位师弟师妹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正值最好的年华。与你们分享我默默耕耘半个世纪的轨道机车岁月,就是希望大家发扬交大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使命,祝愿你们早日鲲(kun昆)鹏展翅、建功立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