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没有特定目标,闲逛了。
这个时候才看清大峡谷宾馆,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三层石质空心楼院,四条边围出一个院子,东、西边各有一个门,东门出去是沿河的一个停车场,停车场东临自北而南流过的河。西门一出去就是镇的主街,对面是市场监督管理所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右转前行不久,路西便是镇党委、镇政府所在地,这大峡谷宾馆安全性肯定是杠杠的。
过了镇政府,基本上已经出镇了,镇外临河的空地上在大兴土木,石板岩镇要不了多久便版图大涨了。
到了Y字路口,沿着山脚公路折而南行。这是条标准的现代化道路,边缘的红色部分是人行道,机动车道上交通标识齐备。
严格来说,石板岩应该是一个微型城市,乡村的味道所剩无几了。
走着走着,雨便飘了下来,很小,但静怕弄湿了头发,说要回去拿伞,下了路,顺着房屋间的过道向下走去,走到了主街上,旁边不远便是昨晚吃饭的峡谷餐厅,真是个精巧的微型城市,回去取了伞沿着房屋间隙上行。
镇上看来大部分成了民宿,不断见石墙上写住宿休闲的字样,很明显经过设计的。快上公路的时候发现了几座废弃的院落,房顶藤蔓从二楼顶直垂下来,几乎遮蔽了一楼房门。
忽然藤蔓一动,一老先生撩开藤曼走了出来,端着一锅拍佛手瓜切的片走上公路,从沟里扯出块木板搭上楼顶,先把那锅拍放上楼顶,再手扒房沿爬上楼顶,将佛手瓜片摊晾在楼顶,很显然仍住在这个看起来己废弃的院落里。
顺路向前不远,沿山公路与镇主路交汇了。交汇点的河边,一群学生沿河支开画板写生。同一番景色落在不同的画板上居然生出了千姿百态,或翠山云顶,或山河相伴,各有韵味儿,如月印千川,风光各不相同。这画板上的风景成了大峡谷又一番风味儿。
大峡谷不仅有写生的学生,还有美术馆,而且不只有一家。
离开写生的那群学生后沿河北行,河边是一座庞大的购物休闲广场,各地风味汇聚,只是大多未营业。出了广场发现外墙上一处写着“苍溪美术馆"(此时才知道原来峡谷中的这条河叫苍溪),这更巩固了石板岩是一座微型城市的印象。
石板岩大桥那边还有一大片建筑,其中居然还有一家美术馆——太行山美术馆,而且正在举办三人画展,因为有错过苍溪美术馆的遗憾,实在不想错过这幽谷、苍山、绿水之畔的画展了,画展规模不大,两百幅左右,油画。展览布置较为简陋,画作一般,因为刚被峡谷山水洗了胸怀,竟也津津有味的看了进去。艺术是情感的形象再现,这个画展还是从我内心深处钩出几丝隐隐约约的感动。
美术馆旁是扁担精神纪念馆,石板岩是扁担精神的发源地,小时候看过一部《红色背篓》的电影,不知是否据此改编。扁担精神是供销社系统的主心骨,是区别于一般商业机构最明显的地方。刚才在美术馆己用去了不少时间,无法再进纪念馆参观了。正好旁边是石板岩供销社的一家店,进店采购了一些山核桃、葛根醋便回了8108。
因为要走山路,须要安静一下,收拾好行李后便泡上丹桂,打开电视小憩。电视里播的是意大利的《完美家庭》,很好看,但看了不到一个小时不得不关了电视。要走了,有两百公里的路要走,还要吃午饭,时间不充足了!
提着行李出了8018,退了房。远远便看见翼博在对面静静等着我们,怕影响其他车出行,静儿一早便把它挪到了那里。启程,出门,穿过大街,走过石板岩大桥,上山,石板岩的轮廓越来越完整,我们离这个幽谷仙镇越来越远,毕竟是凡人,还得回到红尘中去。
穿过山洞,到了山外,直奔“朝周烩菜”而去,这是刚才在酒店选定的午餐处。
“朝周烩菜”在林州城内,生意火爆,店外的车把路挤的剩了一条缝,费了一番工夫找了个空插了进去。
大厅挺大,约摸有四、五十张台上,人声鼎沸,捡了个靠窗的台子坐下,点了两个菜,店里的招牌烩菜和酸菜炒小米,宾馆的早餐一般,没有多吃,这会儿真饿了,不一会儿便塞饱了肚子,小座片刻,回味儿了一会儿这两道美食,又启程上路。
途径服务区,发现“开水间”漏翻了“开”字,前面加一个“open”就完整了,尤其是精准翻译出了“间”,堪称完美,生活处处都是开心。
虽然离假期结束还有两天,高速路上挤满了车,看来大家与我俩儿想法一样,都想避开回城高峰。不少路段只能开到三、四十公里。到家时己经八点多了。
过了一个多星期发现新买的电视里居然有免费电影,其中就有《完美家庭》,忙完后坐下来,从断的地方开始看完了这部片子,确实是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