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
年纪越大,脑袋越不好使,常常忘事,甚至于已经到了没有闹钟就记不起事。于是,当我们感觉某件事情比较重要时,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定个闹钟,到点提醒我们做某件事情,比如明天早上 9 点给 boss 打电话,明天中午 12 点吃胃药等等。
「闹钟/Alarm」着重于每天某个时间点的提醒,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相对于时间点来说,日期则更为重要。比如,每个月有好几张信用卡,每张信用卡的还款日期都不一样。我们只需要在还款日提前一天结清帐单就好。此外,「闹钟」是以时间轴来组织排列的,着重的是时间点,而不是事情本身。比如,当我们想知道,9 月 25 日还有几张信用卡还没有还款的时间,「闹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用手机自带的 app「待办事项/Reminders」。把这些事情都存放在列表里面。只要打开这个列表,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月有几张信用卡已经还款,有几张还没有还款。
到此,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是,且慢。生活不只还信用卡这件事情。往往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交替着进行。比如:
- 计划一次国庆黄金周的旅行。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其中包括,订机票,订酒店,找攻略,买装备,并在国庆之前确保所买的东西都已经到货……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这些事情显然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
- 作为某项工作的负责人。需要与多人沟通,并且等待对方的回复。如果对方没有回复或者没有及时配合,这项工作可能就会停滞。当有多项工作并行进行时,工作上的事情就会变得错综复杂,需要消耗极大的脑细胞才可以想起来,到底哪些事做过了,哪些事没有做。
- 每天还有例行的事。比如,亲子阅读,完成老婆不定期下达的各种旨意,关心老人,关注家里的柴米油盐……等等。这些事情,重要,并且有时候也非常紧急。
- 此外,还有一些愿望清单。比如想学一门课,想学一项新的运动,想读一本畅销书,想买一座海岛……等等。这些事情无休无止地在你的大脑里徘徊。
- ……
于是乎?我今天到底应该干什么?假如有 20 个项目同时进行,那么,我们今天到底应该做什么呢?单纯靠脑子来安排事情。肯定是会出问题的,肯定是会有遗漏的。并且,这个时间「闹钟」也不好使了,「待办事项」也不好使了。有没有一款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2
WHAT | 什么是 omnifocus
我们来看看官网的介绍:
OmniFocus is powerful task management software for busy professionals. With tools to help tame the chaos, you can focus on the right tasks at the right time.
可见,omnifocus 是一款专业的任务管理工具。为忙碌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让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值得注意的是,omnifocus 只能运行在 macbook、iphone 和 iPad 上面。并且需要分开购买,价格也比较贵,是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员使用。其它类似的产品有奇妙清单、to do 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3
HOW | omnifocus 的使用流程
关于 omnifocus 的使用教程,可以参考官网。如果觉得英语的看不懂,可以参考这个网站 https://sspai.com/post/27582.里面有最基础的操作。软件的操作都是很容易上手的,花个两小时,基本就可以搞得很清楚。真正难的其实是使用这个软件背后的思维。因此,接下来也主要谈一谈,使用这个软件的思维方式。
使用 omnifocus 可以分成两大步。第一大步就是清空大脑。第二大步就是使用 PDCA 循环来执行项目。
3.1
****清空大脑****
自从有了家庭,有了小孩,工作上的压力也逐年增加,每天需要应付的事情日渐增多。这个时候,脑袋里全都是想法,全都是事情。当大脑带着这么沉重的负担前行时,是无法真正干好事情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清空大脑,借助纸笔,或者借助 app,让这些工具来延伸我们的大脑。
专家们有个说法,大脑就好比电脑的「内存」,内存的容量是极其宝贵的。但是,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大脑当成了「硬盘」,用来存储各种杂事,以至于无法让大脑从事其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大脑回归「内存」的样子,再找一个「硬盘」,把需要记住的东西全部都放在「硬盘」里。
传统用的纸笔,可以用来做「硬盘」。纸笔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也最符合从小到大记笔记的习惯,很容易上手。也就是把需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然后按步骤去实施就可以了。另一方面,纸笔也有缺点:当事情多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无法快速地从十几页,或者一两百页的待办清单中找到特定的项目。也就是,不能搜索,查找效率低下,组织方式不灵活。
App 的出现,刚好弥补了纸笔作为「硬盘」的缺点。电子化工具最大的优点就是无限存储,并且可以快速搜索,组织形式也很灵活。而 omnifocus 作为时间管理软件中的姣姣者,犀利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于是,清空大脑,就变成了,把大脑中的所有事情,全部都记在 omnifocus 的收件箱/inbox 里面。
当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写下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事情太多太多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以便接下来可以更好的查找和处理。
网上的一篇文章中「https://inside.omnifocus.com/james-dempsey」(如果发现网站打不开,不是网址错误,而是需要想想其它办法),把事情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日历事件/Calendar Events,这类事件往往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一般的时长也在一天之内,这类事件主要有会议、航班等等。
第二类是,持续期内动作/Time Window Actions,这类事件也有开始和结束的日期,但是它更关注于日期,而不是时间点,不同于会议,我们的信用卡还款就属于这类事件。想想,信用卡出帐单,我们就可以还该月的帐单,我们也可以等到还款日再来还款。于是,还款只要在这段时间之内完成就好。
第三类是,开放式事件/Open Actions,这类事件往往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日期。这类事件也通常是一些不紧急的事情,比如阅读《百年孤独》,买一座岛屿等等。
我们把大脑中的事情全部倒进 omnifocus,并且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第一大步——清空大脑。
3.2
****使用 PDCA 循环来执行项目****
清空大脑之后,事情是不会自动完成的。David Allen 在 TEDxAmsterdam 2014 的演讲中指出:当我们面对如此多的事情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形成自己处理事情的原则,有了这些原则,我们才有章可循,才有可能去完成这些事情。此外,事情往往是复杂的,面前某件事情时,我们可能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事情(项目)分成多个步骤,找出下一步的行动,并且去执行它.
P | 计划
还记得最令我们感到为难的地方吗?本来今天我们有 10 件事情需要去做,但是这些事情好像又不紧急,想来想去,想去又想来,算了,还是打开手机刷刷微信朋友圈吧,于是,不知不觉 2 小时过去了,回头一想,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本来手上有 10 件事情做不完,结果我们却选择了做第 11 件事情。
这是任务清单的重压让我们透不气,迫使我们选择了逃避。
计划,好像我们一直都在做计划,只是一直没办法完成而已。我也是每周都有做计划,只是通常只完成 50%左右,执行方面存在太多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往往忽略了清空大脑这个环节。也就是没有把所有的事情先放进收件箱/inbox,而是直接来到了计划这个环节。因此,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时,我们马上计划一下,当又遇到另外一件事情时,我们又马上计划一下。当事情越来越多时,我们突然之间发现,我们的所有的计划,都是空想,因为每天就 24 小时,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根本无法按计划完成。
于是,又回到了老样子。也不做计划,也不去想太多,日子就这么过了。反正没那么紧急的事情就先拖着,等到火烧眉毛了,再加班加点完成它。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也都习惯了。而事实上,时代在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老一套的习惯终究会让我们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前了解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出路,或许才可以在以后更加繁重的任务中从容应对。
「先把所有事情装进收件箱/inbox,再来计划」与原本「直接计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时间为限对事情进行计划,需要对事情做出取舍,也就是选择;后者是以事情为主线,只考虑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但是忽略了人每天的承载力。于是,我们一直在原来的计划系统中崩溃,一切计划都因为每天的承载力有限而以失败告终。
但是,有了前面清空大脑的步骤,我们可以在收件箱/inbox 中宏观地把握所有的事情,并且规划接下来的一天,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计划,是可执行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