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结合莫提默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综合整理了从选书、读书到记读书笔记及重读读书笔记的技巧和方法。
这篇文章有点长,有点干,请在阅读前花10秒钟认真思考一下,你是否有下述三种情况出现:
①. 漫无目的,疯狂囤书;
②. 看书看不下去,看完就忘;
③. 明明看过相关书籍,却依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有,希望你能认真阅读这系列文章,希望可以为你提供技巧和方法;如果没有,希望你也能够分享一些你选书、读书、并且学以致用的方法。
1
选书。选书就像“相亲”,千万不要过分相信“媒婆”的话。“媒婆”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比如“热销书单”、“广告语”、“买200减100”等,极具迷惑性、煽动性和诱惑力,让你不自觉的就买了一堆书,然后发现“内容乏味”,或者“文风让人无法接受”,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都买了些啥?购书就像结婚,总得合适了才能“交钱领证”。书囤了一堆又一堆,但还是感觉“无书可读”,就像结完婚仍心灵互不通,感觉孤家寡人一样。那么如何找到你真正想要的那本书,提高选书“命中率”就成了其中的关键!
当你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可以从生活中各个方面寻找线索,比如电视或电影中某个人物、某句台词,偶然了解到的关键字等等能够引起你兴趣的东西;在报纸、杂志等出版刊物的推荐书籍板块引起你兴趣的书目……随时记下你的灵感,感兴趣的主题或者关键字,毕竟它们稍纵即逝。当你找到想了解的某一领域,但不知道选什么书的时候。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找一些行业专家看看是否有推荐书目;或者在一些可信度比较高的如“豆瓣评分”里寻找看看是否有合适的书目;如果你认识一些行业内的人士就更好了,可以拜托朋友帮忙推荐。
除了以上寻找书籍的方式,我更喜欢书里推荐的书。比如参考文献或者书内引述的**所著的《**》。毕竟广告和杂志中多少是会有夸张的成分,而作家每年出书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书里介绍的书一般都是历经重重筛选,值得收藏的好书。同时,以读过的书为起点接触更进一步的研究主题,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这种让读书永不结束的过程是十分珍贵的。
2
读书。读书就不以男女比喻了,毕竟有点担心被当作小黄文出名
。我一直信奉的读书名言是深者读深,浅者读浅。这个“者”不仅仅指读书者的思想深度,同时也指“书籍”的内容是否值得你深度阅读。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消化的。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三种阅读方式,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在你有目的的选到了书籍后,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真正的读懂一本书。
检视阅读。不管什么类型的书籍都要采用的阅读方式。检视阅读是一种由系统的粗读和略读。浏览一下《序》,看一看目录,如果每个章节有摘要的话,就读一读摘要,知道本书的整体框架。接下来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最后一步就是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经过不超过一小时的略读之后,你已经对这本书了解很多了,也知道是否有你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继续花费时间和精力。书中还介绍了粗读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不要被困住自己的段落阻挠而泄气。
我通常的做法是买了几本书后,先全部略读一遍,根据阅读意愿或者需求,排个先后顺序。如果发现不是我的菜,可以把它束之高阁,看朋友是否喜欢,或者二手书转卖;觉得有阅读价值就粗读一遍,如果还是想继续深挖作者的思想就再进一步分析阅读。
3
分析阅读。我将其三个阶段总结为分析筋骨,分析血肉以及如何评价。分析筋骨是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找出关键字,做个思维导图,明确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观点,这是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分析血肉是诠释作者的关键字,知道作者论述的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再重新进行架构,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没有解决;如何评价在你分析了书的筋骨和血肉,真正读懂了作者的意图后,像是沟通只是一样与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沟通,哪些你赞同,哪些你反对,在说出评论之前,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同时如果你无法提出反对作者的佐证,请不要急于否定。这是一个把书读厚的过程。
主题阅读。如果你有想特别了解的主题,可以选几本相关的书籍共同阅读。记住,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先把这些书整体检视阅读一遍,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及为相关的章节。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建立一个中立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将这些问题区分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面面俱到且自己不要预设立场。这一系列的工作很难,但并不是无法做到,如果你真正有感兴趣的主题,一定要尝试开展一次主题阅读,会让你收获更多。分析阅读时,书是你的主人,你要听他差遣;主题阅读时,你是书的主人,他要供你使用。
4
读书笔记。说到读书笔记,主要的问题无非是坚持不下去,记在哪儿,和不知道记什么。坚持下去是记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不一定追求长篇大论,也许只有一句话记录下你阅读的感受,首先要做的是坚持下去;我们可以找一个笔记本,不只可以写读书笔记,还可以记下日常生活中在你脑海一闪而过的灵感,随手记下的感想和日常生活中的记录等等,只要标好时间地点,注明主题类别即可。
读书笔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摘抄和你的感想,也可以把你在做分析阅读时形成的思维导图,或在做主题阅读时形成的问题和结论放进去。摘抄的是“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让你感同深受虽然会让人变得愉悦,但说明这次阅读并没有给你带来新的东西,相反如果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产生动摇,才是值得摘抄的。评论就是记下你当时的感想或者有创意的思考,甚至是“还能有这种操作”“666啊”“难以想象”等形容当时心情的词语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追求完美,反而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以下笔。对了,别忘了用不同的小标记区分哪些是摘抄的,哪些是自己的想法。
什么时候记读书笔记。在粗读的时候如果有想法就可以用便利贴记下来,贴在相关位置。如果你认为这本书不值得再进行分析阅读,就将你粗读时觉得让你心动的语句再单独读一遍,它依旧让你震撼,就抄在读书笔记里,可以重新写你的想法,也可以直接把便利贴贴在读书笔记里。如果你决定进行分析阅读,就在完成分析阅读后,再考虑是否将这些内容记载你的读书笔记里。不要担心想要记录的文字、段落随着你看书的次数增加而越来越少,随着时间沉淀下来仍旧让你心动的句子才是真正值得记录的。
5
重读笔记。公交车、地铁、休憩时候,在任何你没有大块时间认真读书的时候,都可以重新翻一翻你的笔记,它既轻薄便携,又能够让你再次回顾起这本书让你产生想发的瞬间,也许会帮助你产生一些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