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仅听到诗人自己说一阵奇异的风吹过,或是一片澄清的月色,一个惊讶,一次心灵的振荡,便开始他写诗的尝试,迷于意境文字音乐的搏斗,但是究竟这奇异的风和月,心灵的振荡或惊讶是什么?是不是仍为那可以追踪到内心直觉的活动。
1.相见相知
1920年11月16日,今天是伦敦平平无奇的无数个薄雾天气,她和父亲租住的公寓来了两位留学生,一位江苏学生陈通伯,一位浙江学生徐志摩。
初次见面,就如同伦敦的薄雾,因为恪守礼仪,留给彼此的印象都是朦胧的,不太深刻的。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父亲两人相谈甚欢,徐志摩便时常来公寓和林长民天南地北的侃侃而谈。林徽因会帮着父亲待客,时间长了,两人慢慢熟悉了,也开始相交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个是满身才气、多情浪漫的诗人,一个是饱读诗书、灵巧聪慧的才女,怎会不相互吸引。如同林徽因期盼的那样,一个浪漫的人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他们在壁炉旁讲故事,在海德公园湖堤畔、小桥上漫步,他会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她,“我想,我以后要做诗人了。”如他自己所说,他后来确实成为了诗人,而且是非常著名的诗人。
2.错误就不要开始了
林徽因遇见徐志摩时,他24岁已婚。可是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他如同火焰,可以燃烧激情,也可以灼伤一切。为此,他不惜伤害他怀孕的妻子,1922年与妻子协议离婚。
他是多么分裂的一个人,可以对林徽因深情款款,也可以对一个人决绝无情。
徐志摩给林徽因写诗,表达他的爱慕之情,好在,林徽因并没有接受他的爱情,她理智地回绝,其中也有来自家人强烈反对的压力。当徐志摩追问她原由时,她回答:“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
是的,这是一段受道德枷锁束缚的情感,本就不该开始。感情不受个人控制,徐志摩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他认为的爱情,本该冷静理智,可他追求浪漫的爱情,就将自己推向了负心绝情的深渊。
徐志摩的这种爱情观我是不认可的,不能把自己的欢喜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可是浪漫的他,用爱情写诗,这是他才情生长的土地,没有了爱情他将会枯萎。
这时段错误的感情,林徽因即时找回了理智,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话记得点赞、转发+关注哦!明天分享林徽因,友友们记得来打卡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