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疑前分享案例
今天仍然是答疑时间,李老师先分享了2位家长给他的后台留言,听了令人心痛。他希望家长来连麦提问,深入了解根源。
1.孩子高一住校,开学一周天天要钱,一回家就是要钱,整个暑假都是要钱通宵玩游戏度过,不给钱就打父母,摔东西是“家常便饭”。不能近身说话,一开口就让父母滚,不管说什么都认为是假的,现在都不敢进家门了,求助李老师。
李老师说:孩子现在的状况很严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需要全面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反思和孩子的沟通模式,反思接下来做哪些补救工作。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游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模式为什么这么僵硬?父母为什么要给钱?孩子为什么要打人?很大原因可能是以往教育中埋下的“雷”现在爆发。欢迎家长来连麦深入了解原因,才能给出具体方案。
建议:1)不管孩子发生什么事,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放下焦虑担心;2)关系好时和孩子深入谈谈,可以打游戏,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打;3)反思还能从哪些方面改进提升。
2.孩子高一时因为打游戏被学校开除了,现在该怎么办?
李老师:1)首先全面接纳孩子,孩子会很失落,给足孩子支持;2)让孩子静下来,重新找个让他有成就感的事;3)和学校沟通,当孩子能适应学校生活时能否回去学习。
3.孩子13岁,说同学都有手机,让家长给买,是否要买?
李老师说:13岁孩子没有自己管理手机的能力,不能买。
4.家长不批评孩子玩手机了,现在孩子在家长面前玩,不再偷偷玩,到时间了自己会去写作业、睡觉。
李老师说这很好,建议家长要知道孩子在玩什么,对游戏有所了解,尽量玩一些数理游戏,避免玩简单低级游戏,避免上黄色网站。强烈建议用电脑在客厅玩游戏。
以上前2个问题是家长给李老师的留言,看了真的很痛心,孩子的状况很严重了家长才着急,才来学习。而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一样的,孩子没问题时根本不愿意学习,根本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当孩子的问题严重到不解决不行了,才被迫来学习。哎……
李老师直播时无数次邀请大家转发,分享给更多家长,让家长提前来学习,提前预防,避免孩子出现严重问题。
后2个问题是直播间里家长留言,李老师也给出可行的建议。
二、案例
1.孩子13岁,和妈妈说话容易抵触,和老师也是这样,和同学相处也不太好。孩子很喜欢学习,但干扰太多受到影响,一是各种关系处不好,二是孩子内心的抵触情绪。家长怎么做?
李老师说:孩子有抵触情绪,需要注意家庭是如何互动沟通的。直播很多天,发现很多家长活在自我世界里,自说自话,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在说什么。
建议:1)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在乎什么;2)孩子已长大,尊重他;3)跟孩子沟通时一次只说一件事;4)沟通模式:顺着说话,启发提问,表达期待,及时肯定。
李老师:积极心理学聚焦当下,面向未来,从过去找到资源,脑修成路建立新的模式,而不是陷入到过去的旧有模式中让自己痛苦。
这位妈妈说自已就是那样和孩子沟通的,已经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从17年就开始学习,几年下来已经走出了抑郁,听了李老师直播几十天,又疗愈了很多。妈妈已经做得很棒了!
李老师被平台上的其他老师称为“行走的积极心理学”,真实不虚啊,后面他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我非常喜欢。
2.孩子高一,住校一周,在学校的状况比家长预想的好很多,就是有点分离焦虑,有时胃疼吃不下饭,开学前已看过医生。
李老师说孩子可能是有点想家,家长可以这样做:1)告诉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已经很好,家里事不用担心,有妈妈在;2)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给孩子,想妈妈时拿出来看看;3)和学校商量下,带点粥送到校门口让孩子去拿;4)经常肯定孩子。
妈妈说孩子中考前一年多都没有上学,爸爸打过他,和爸爸之间有很多冲突,不想看见爸爸。带着孩子做了很多次咨询和家庭治疗,孩子的状况有了很大变化。考前一个多月想参加考试,制定了细致的学习计划并执行,考上了高中。自己给孩子写了很多小纸条贴在家里,经常肯定孩子,回家后孩子会看到。
李老师说:这位妈妈和孩子有很多故事,等孩子状况稳定后,可以邀请妈妈来做些分享。
咨询不仅仅是倾听,更重要的是给来访者赋能,让来访者建立更好的生活模式。李老师说的很赞!
看了这个妈妈的分享,她应该是为孩子做了很多,孩子才能走出来,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不禁感慨:家长改变了,孩子就会有变化;家长好了,孩子才能更好。
另外,昨天直播中李老师猜测的问题有了结果,刚才李老师在团长群里分享了连麦的妈妈给他的反馈。大家纷纷给李老师点赞,他说是从妈妈的微表情中感受到的。看来我以后需要学习下这方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