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理念传入中国以后,很多人对巴菲特践行的价值投资理念都耳熟能详。比如说安全边际、护城河、在价值大于价格时买入,再价格大幅高于价值时卖出,能力圈、集中投资、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等等。
但很多人看完价值投资的书籍、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继续回到“追涨杀跌”的大众怀抱,为什么?
一、没有深入骨髓的信念就没有自觉的践行
任何学习
的根本目的都是改变我们的行为,价值投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从明白一个道理,到改变自己行为的学习过程可拆分如下:
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并不见得理解,理解并不表示成为深入骨髓的信念,如果没有这种深信,就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因为我们的"知"不是真知。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真知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我们之所以不真知,是因为我们有觉,无悟,只有悟才是通往深知的途径。
举个栗子:
个人的经历带来的顿悟、反思以及对关键原则的坚信,是区别真知与假知的关键。比如,我们从小就懂得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这是家长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照做而已,力源于外。当我们长大了,经历了各种事情之后,我们才领悟到诚信可以带来个人品牌力,诚信可以带来良好的人脉关系,诚信是获取财富的不急而速的捷径,这时候,我们才会自觉自愿的做一个诚信的人。
二、价值投资,知与行的距离有多远?
成也简单,败也简单,价值投资的理念如此简单,这是他之所以能够传播
较广的一个原因,但也正是因为简单,我们往往容易启动快思维,而惰于思考背后的原因,不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把安全边际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要坚守能力圈?为什么…,当你真的不断的追问,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知道与理解之间差一个所以然,比如,我们知道投资要具有安全边际,但不知道为什么?如果说投资主要是获得更高得胜率、更高得盈亏比。那么安全边际的本质就是向下的概率低,降低败率,即孙子兵法重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复利增长的角度去考虑呢,安全边际能带来什么,不遵从安全边际会带来什么?
理解和深信之间差一个可验证性,价值投资所依据的价值变量多为长期变量,其特点决定了结果的短期无法证实性,这种无法证实性降低了人们对理论的确信度,因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当下的回馈。这种存疑又因对时间、金钱的损失带来的恐惧感而加剧,最终多数人对价值投资是半信半疑。
深信和行动之间差一个人性,任何成功都是对抗人性的结果,投资是反人性的,价值投资也不例外。人性喜欢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不善于系统性的复杂思考,而价值投资却要求投资者要对宏观经济
、行业、公司经营、估值
、市场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人性喜欢马上带来回报,而价值投资的回报周期比较长;人性喜欢不断行动喜新厌旧,而价值投资更多时候的是等待,不但要等待投资机会还要等待退出时机。
从知道到行动之间存在三重障碍,惰于思考,不可验证,反人性,这三重障碍正如滤网一般过滤掉了很大一批人,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如此简单,却行之者少。当然根据供需原理,也为真正稀缺的价值投资者带来了获取超额利润的空间。
三、巴菲特为什么能做到?
巴菲特自己说:“这都没什么”,他老人家没有撒谎,只是你忽略了他的经历与背景,正是他特有的经历给他带来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感悟,让他获得了真知。
我们看看巴菲特的生平纪要 ,我们们至少可以比较出如下不同之处:
①家庭背景不同,巴菲特的父亲是金融从业人士,从小耳濡目染;
②成长背景不同,巴菲特从小接触生意、投资,并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教训,有感有悟;
③教育背景不同,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有导师指明方向,并经过长期的训练,理念深入内心;
④圈子背景不同,后来有费雪、查理芒格等一批志同道合者帮助其不断完善投资体系
。
正是由于这种自小熏陶培养出来的深度理解与对价值投资的坚信,让巴菲特成为了世界首富。
基于此,结合多年证券研究、投资的心得,我计划对投资的核心理念进行再认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深度思考代替背景的先天不足,理解价值投资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做到知行合一。
更多内容,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研报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