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立秋这天盼了很久,因为今年的夏太热了。
还有一点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终于出门接了地气儿,感受到了外面的酷热。去年一夏几乎都是宅在屋子里度过的。
老叔见了我,也说,你怎么黑了,原来挺白净的呀!我照了照镜子,的确黑了,看来今年夏天的太阳真的是太毒了。
一向不喜大太阳下打把阳伞,就是在东南亚的沙滩上也如此,觉得土气。多年前在西藏,云南旅行时,帽子也是不戴的,鼻子头儿总是被晒成了一团黑。现在稍稍一晒,那团黑色就会显露出来。
防晒霜已经用完好久了,因为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去买。整张脸就暴露在太阳的照射下,几乎整个夏天。小吕说,你看你的鱼尾纹都出来了。我一看,还真是。
赶紧去买了防晒霜,50倍的,不过今年这脸是救不过来了。
今天终于立秋了。
形容"秋“用的最多形容词大概就是"秋高气爽“了吧。秋天一到,天儿马上就显得高了,云彩一朵一朵清晰的挂在蓝天中。闷热的天气马上就不见了,尽管还是热得出汗,但是汗不会再粘在身上,令人觉得心烦。
秋是北京最美的一个季节了,尤其到了九、十月份更是游北京的最佳季节。去香山看红叶也是所有北京人在秋天的一项必须的活动,小时候的秋游也是总去香山的。
到了香山,终归要爬一爬“鬼见愁",那是香山的最高峰,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可见山的陡峭峻险。
当年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居然徒手攀上了“鬼见愁”。到了顶峰时,一块儿巨大的石头伸出了山崖,我们需要从石头的底部绕过去才能登顶。为此,我差点儿丢了性命。
后来,再也没爬过香山。再去,香山已经修好了石阶,顺着石梯拾级而上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不容易,拄着拐杖还要走一段歇一段。再后来,干脆坐缆车上去,但也失去了爬山的乐趣了。
除了爬山,香山的那一片红也留在了记忆中。爬山归来,总喜欢在小贩手中花几块钱买几张镶嵌着红叶的塑料卡片当作纪念,或是捡一片红叶拿回家轻轻的夹在书中。
这大概是我对秋最深的记忆了。
秋天的风不冷,但凉,尤其到了傍晚,就非要披上一件夹衣不可,有时因为风大,还需要戴上一方头巾。小时候的头巾是薄纱做的,各种的五颜六色,骑车回家时,把纱巾铺开然后把头整个包住,透着一层薄薄的纱看外面的世界。
转眼就到了深秋,北京的深秋透着一股子的静謐,尤其走在老胡同的某条街上,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树叶中挂着偶有的绿色,风一吹,刷刷的响,不过它们也只是顽强的最后一搏了。
最终,大片大片的树叶落了一地的金黄,走在铺了厚厚一层的树叶上,我们知道秋天快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