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五维突破
互联网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是自由的选择;而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是内心的力量,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它有时候需要放慢脚步,等待成长。这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产生了矛盾。作为教师,要想办法解决这些矛盾。比如,把人的发展细化为可以用数据检测到的具体指标,让人工智能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定位。
一、技术正在让我们集体转身?
教师的角色设定是启蒙者。让受教育者从混沌中清醒过来。脱离原有认知水平的束缚,实现新的认知的启蒙,甚至集体意识的觉醒。
思考:作为启蒙者的教师要先一步走近互联网,把自己要传授知识通过互联网传递出去。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操作技术。
二、技术让我们重新发现自我潜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师的角色是“星探”,要拥有火眼金睛,发掘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的优势,把这些优势放大,转化为他们闪闪发光的能量源。
瓦拉赫效应:每个人都是天才,只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出发点。正是化学老师善于发现,才成就了瓦拉赫的诺贝尔化学奖。
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发展,让教师拥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学生所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小有成就。
三、技术让我们重新定义自然属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前的“过度教育”正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的“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其实正在一点点地消耗孩子们的精力和耐力,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要不得。而网络技术的应用会不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会不会让孩子过早的接受爆炸的信息,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否有利?我觉得在于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正确引导。
“互联网+教育”来了,各位老师,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和机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