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卢仝 七碗茶诗
『顾渚紫笋』是唐代贡茶,茶圣陆羽说茶“紫者上”、“笋者上”,紫笋,达到了茶之巅峰。
这半块小饼,是茶友从顾渚山所在地浙江长兴带来,我用附近的安吉竹根水泡,轻活的水,揉捻成沫的茶,泡出来的滋味沁人心脾,甚至怦然心动。唐代蒸青的工艺,让这款绿茶出类拔萃,不是清香,也并非兰花香、豆香,刚开始无法形容,觉得似曾相识。
有次在庐州烤鸭店,百年老字号的小笼包在后厨静静等待,蒸好了,大厨揭开蒸笼的那一刹那,一种熟悉的味道汹涌而来。
蒸青的味道,和蒸笼里的味道竟然那么相似,蒸青工艺和现在的蒸包子的技法,从原理来说竟是相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走在了一起。
本来有些困倦,顿时云开雾散,清爽鲜醇的芳香,从每个毛孔里都涌现出来。
这是紫笋的散茶,更能看出“笋”的形态,也就是茶芽的样子。我用大别山的泉水泡,绿茶的鲜味依旧,滋味醇熟,少了新茶的快意,多了6个月的敦厚。
平时形容绿茶的“鲜爽”在这里理屈词穷,“鲜醇”更为合适。
紫笋制成的红茶,依然好喝。
我采用1:30的茶水比,水温95度,5至10秒出汤,10点钟方向定点细水流注水,香气清雅袭人,甜似果脯,甚至都有些腻,菲一样的甜蜜。
相比小种、金骏眉、祁红、滇红,紫笋的红茶更难冲泡,容易苦,但不容易涩,泡好的情况下甜蜜感可以笼罩周围的空气,但也正是如此,我认为他并不适合做红茶,一种味觉感应太强,其他感受太弱,显得不那么均衡。
紫笋历史悠久,产地的山场气候优秀,产量稀少,现在人把他做成了明代以后才出现的散茶、红茶,论好喝也很好喝,但是没了自己的特点。
紫笋啊,为什么你不手持唐刀,祭起毗沙门天王,穿起曾经的铠甲呢?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啊,随波逐流有什么意思?
你说人生如梦,我说人生如秀,哪有什么不同,不都一样朦胧
——伍佰《再度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