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讲刘润商业洞察最重要的心得,就是两条:第一,在事物的系统里建立“增强回路”;第二,在这个增强回路里,找到核心动作。
所谓“增强回路”,就是一件事情的因能够增强果,果反过来又增强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地循环增强,就是“增强回路”。你只要搭建出这个增强回路,整个系统就处于自动加强、自动扩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扩音器的原理。麦克风、扬声器之间,形成了一条一圈圈增强的“回路”。你原本温柔的声音,被循环放大,几秒之内就有可能成为尖锐的“啸叫”,让所有人捂上耳朵。这就是“增强回路”的威力。这世界上所有真正做成大事的人,不管他怎么强调努力勤奋的作用,咱们都得明白,他努力的背后,其实一定是启动了一个增强回路的链条。
举个例子。比如,你希望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那该怎么办呢?给他报个辅导班?天天拼命逼着他多写多练?或者就是拿着他的作文一字一句地纠错、讲评?这些方法有效么?可能都对,但是,都是局部的解决方案,甚至搞狠了,还会有副作用。
那从系统着眼的方法是什么呢?是搭建一个增强回路,找到那个让他写作能力自动强化的关键点。什么呀?当然就是写作的兴趣。
比如,你帮孩子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他写了文章,就发在上面。写得越多,越好,粉丝就越多,反馈就越多,孩子继续写的兴趣就越大,当然就越写越好。至于写作技巧什么的,他自己会想办法解决。当然了,不是说家长什么都不做。你可以变成他公众号的用户,变成给他留言的读者,变成推广他公众号的粉丝,甚至给他打赏。这一个抓手就足够了,那个增长飞轮会自己转起来,越转越快。
你看,我们一讲“系统”这个词,往往会让人误解,觉得把问题越搞越复杂。其实恰恰相反,一旦看到了系统的运转规律,把折叠起来的东西展开了,你就会找到最简单的推动方法。
最近罗胖和老喻聊天,就是马上要在我们这里推出《人生算法》课的老喻,他在和我闲聊的时候,也谈到类似的心法。
老喻说,一个人要干成事,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三个“半径”。第一个是“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地大,你视野里的东西要多。比如你要多听听得到App里的课程。但是你千万别觉得,认知半径里的事都是你能干的。比如,你大体搞懂了期货是怎么回事,不代表你就能炒作期货了。你离那个东西最好远一点。这时候你得意识到第二个“半径”,就是能力半径。绝不做超出能力半径的事情。所以,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清晰。但是,还有第三个半径,那就是“行动半径”。行动半径和认知半径的要求正好相反,是要尽可能地小。
什么意思?就是你想做的事越大,手头干的事就得越少,最终推动的系统规模才能越大。大系统,都是一些简单要素大量重复的结果。比如,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型餐饮集团,基本都是快餐。只有菜谱简单,动作少,才能靠大量复制扩大规模。
你看,这就是刘润老师说的,要在系统里找到增强回路,在增强回路里找到核心动作。
刘润老师是做商业顾问。但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很奇葩的规矩,就是绝不到甲方那里去做销售。你想,商业顾问公司,不去甲方那里谈生意,这不是傲慢吗?这生意还好得了吗?
不是。这是因为润总想明白了自己的增强回路的那个核心动作,那就是“声誉”的建立。
所以,刘润老师之所以不去甲方那里谈生意,这是为啥?这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逼到“声誉”这一个着力点、杠杆上。
他说:“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家,只要你不愿到他的小办公室来聊,就说明我的“声誉”还没有强大到让你登门。只要不是用“声誉”这个原因赢来的客户,再有钱,也不是我真正的客户。不够强大是我的错。我的内心独白是:请原谅我无法服务你,因为我要用这个时间,继续拼命提升自己。”
你看,这意味着,除了能够启动增强回路,也就是能增强“声誉”的生意,其他生意一概不做。包括靠朋友交情介绍来的生意,靠价格便宜做成的生意,靠态度殷勤拿到的生意,一概不做。设身处地地想,有钱不赚,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华为公司有一句话,是说:“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性资源。”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看不到、也展不开事物背后那个折叠起来的系统,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就拿罗胖做的这个得到App来说,最可靠的增强回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和用户之间的信用。只有当越来越多像你这样的人相信,得到App上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产品,都是认真打磨过的优秀内容,我们才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增长的轨道。其他一切增长路径,都有可能是“非战略机会点”,都不应该消耗“战略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