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都被《中国诗词大会》刷屏了,我想说一件事:我很感激央视能做这样一个节目。
记得几年前,去江浙一带旅行回来,我无比兴奋的告诉我的伙伴们,西湖美得不要不要的。当然,几位都比我年长,西湖基本都去过了。然而他们都很平静的告诉我,真的觉得西湖没什么,只是一湖水而已。
当时我真的想跟好友们分享西湖的美。在那里,我看到了《晓出净慈师送林子方》的“净慈寺”;看到了“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白堤”;看到了《白蛇传》主题曲的那句歌词“西湖美景三月天”里的西湖。想起了苏轼、白居易等在杭州任过职、做过贡献的大诗人们。我觉得我在西湖边走的每一步都感受着大诗人的气息,大文化的底蕴,还有大政治家的抱负!之前朋友圈流传过一篇写苏轼的文章,我转载时附加的说明是:西湖之美,不止于风景,更在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与智慧。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火了,说明热爱诗词的人很多,也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主流的审美观,我也不用费尽力气向小伙伴们解释西湖为什么美了。
2
上初三以前,我还有很多自己阅读的时间,虽然没有人规定我要读什么,但是在宿舍里的那个不能称之为“床头”的床头还是堆满了从家里带来的书,没事时候看看,还觉得挺有意思,我想那就是真正的喜欢吧。
记得有次考试考了一首不是课本里的诗,我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还一次考了篇没学过的文言文翻译,还是答得完全正确。这大大的满足了我的成就感。但是上了初三以后就悲催了,由于偏科,数理化成绩总也赶不上文科,每次一打开课外读物的时候总是被教育:正经考试的书还没弄明白,还读这些耽误精力。也确实时间紧任务重,毕竟中考在即,索性算了。高中以后再无暇顾及自己喜欢的读物,虽然我的理科成绩依旧很烂。脑袋里会的诗词、装着的故事也就是传说中“高考必备”的那几句名句罢了。“腹中无一字”,从此我也不敢再说自己爱读书了。
《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上,好多选手说自己喜爱诗词,与比赛无关。我想他们是真的喜欢。那个火了的冠军武亦姝,看得出来,是个极具自信与素养,文化底蕴相当丰富的女孩。在她身上我看到更可贵的,是埋在繁杂课业下还能一如既往喜爱并且坚持读诗词的习惯。
可能她的综合成绩好,不需要课外时间。但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无论成绩好坏,敢不敢在读高中时候还捧着那本高考只有几分的诗词,在那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你的家长让不让?或者在我们做了家长以后,会不会让你的孩子这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等考试完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等工作完了我就可以做些跟工作无关的事了。然后等你要考的考试结束、当你的工作做完,又觉得甚是疲惫,闲暇时间在偷懒中度过,然后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考试、工作······
除去工作以外,依旧没有一件坚持的爱好。所谓的喜欢,也就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喜欢了。华而不实。
我记得前段时间听罗胖讲王阳明,他说关于“知行合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大多数的理解都停留在了表面,包括好多多年研究王阳明的学者,也不能参透其中的道理。他说人这辈子可能知道很多大道理,但直到当你做选择的时候,才会真正践行你的“知”。
关于爱好,我想也是这个道理。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这是个体对事物的非条件反射。能腾出时间、腾出精力来琢磨感兴趣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在践行“感兴趣”的“知”了。
我们总是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休息、忙于琐事,却没有一件真正坚持的爱好。
工作当然要做好,考试自然要全力以赴。在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发呆的时候,想想自己感兴趣的事,一件就够,每天坚持一点点,时间久了这个爱好也就变成了习惯,真正融入了你的生活。
考试有考完的一天,工作也有结束的时候,工作是必需品,支撑你的生存,但不足以丰富你的生活。
若是真正喜欢的东西,坚持并不是难事。一辈子很长,如果你有喜欢的事,应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