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看README.md和源码(todo-mvp分支)。根据tasks界面的功能画了一张类图,并根据模块进行划分。
Model层。所有对外方法都写在TasksDataSource
接口中。TasksRepository
, TasksRemoteDataSource
, TasksLocalDataSource
实现了接口,并且只保持一个对象。TasksRemoteDataSource
对象负责服务端数据请求,'TasksLocalDataSource'对象负责本地数据管理,TasksDataSource
对象负责调度内存缓存,本地请求,网络请求的优先级,处理请求策略。它是包外唯一可以被访问到的对象。
Presenter层。连接了Model层和View层。TasksPresenter
对象持有一个View对象和TasksRepository
的实例,它负责处理界面与数据交互的逻辑。在这一层中有一个TasksContract
类帮助大家理解,它包含了两个接口类------TasksContract.View
和TasksContract.Presenter
。TasksContract.View
接口由具体的View类来实现,它包括了数据请求过程中的回调方法;TasksContract.Presenter
接口由TasksPresenter
类来实现,它负责View交互过程中的数据操作逻辑。
View层。TasksFragment
对象持有一个TasksPresenter
对象。它只负责界面相关的逻辑,所有与数据相关的逻辑都交给TasksPresenter
对象去实现。
TasksActivity
是整个页面的入口,它负责创建TasksFragment
对象(View)和TasksPresenter
对象(Presenter),并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它实时上充当一个控制者的角色。
![逻辑架构][2]
总结:
- 整个架构分层清晰易于维护,避免了把逻辑放在
Activity
/Fragment
中,代码臃肿的问题。 - 界面与逻辑分开,可以分层开发,单元测试方便。
- 没有引入太多的类,对代码体积影响小。
----------------------------分割线----------------------------
继续读todo-mvp-clean代码。对Domain部分画了简单的类图。
Domain部分主要作用是:
- 添加了异步请求,防止在UI线程进行耗时操作
- 添加了一个线程池,减少资源消耗
- 使用了UseCase避免重复代码,减轻Presenter类代码量
整个框架没有引入第三方代码库,增加的代码量不算多。如果只做简单的网络请求,已经基本够用了。
现在整个架构是这样子的了。
![mvp-clean-structure][3]
[1]:https://github.com/android-cn/blog/tree/master/java/dependency-injection
[2]:https://github.com/googlesamples/android-architecture/wiki/images/mvp.png
[3]:https://github.com/googlesamples/android-architecture/wiki/images/mvp-clea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