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气球,泡泡是一个更好的玩具。
小时候吹泡泡,高级一点的是五毛钱一瓶的玩具,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五毛钱,又吵着要玩。
这时候,作为劳动人民的家长们的聪明才智就充分发挥出来了。
他们给孩子自制泡泡机——找个旧塑料瓶,把上半截去掉,只留底部,装点水,倒点洗衣粉,搅一搅,这就是吹泡泡的原料。
再找一根娃哈哈的塑料吸管,伸进水里蘸一下,用嘴吹出一个泡泡,手臂轻盈地一甩,泡泡就飘在空中了,吸管尽头掉落两滴液体,“啪”,摔在地上成几瓣。
这种自制玩具跟五毛钱买来的玩具有个区别:买来的一次可以吹出好几个泡泡,自制的每次只有一个泡泡,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已经很知足了,总能拿着一个破瓶子兴奋一下午。
长大后,渐渐见到了更多泡泡的玩法,要么更大,要么更多,甚至还见到了舞台上的泡泡机,哇,一会儿时间就能吹满一整个舞台,太神奇了(曾以为是有好多人在舞台下挖了地道,藏在下边同时吹)。
然而,这种新鲜感是转瞬即逝的。
不只是泡泡,好多东西都失去了曾有过的价值。
这张照片拍摄于长沙植物园,当时看着整个场景比较乱,而且每次拍泡泡总是不能准确对焦,本来没打算拍,但是看到了孩子,就随手拍了一张,结果回来后看了看,裁剪了一下,还挺不错——就是现在你看到的这样。
画面里场景比较杂乱,背景里有人有树有电动车,但是都多少有些虚化,孩子和泡泡是清晰的。孩子处于画面右下角,并且准备往右走,但是左上角有个泡泡,孩子抬起头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看去,这就形成了画面中一条隐形的线条——视线引导。
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小嘴微张,脖子扭得很仰,就像我们小时候抬头看天上飞机的样子。
看飞机和看泡泡都一样,都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对外界的憧憬,觉得那里面一定藏着很多神奇的东西。
不知道他还能看多久,大概是“啪”,泡泡消失后,他才会把头扭回来。
诗书饱读乐愈减
未知万物趣却多
读书,行路,按快门,讲故事,我是朱子先生。
每天一个小知识点/小技巧,我的2017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生活摄影家,想看更多美图,想成为摄影大神,就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