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现自己的缺点—下定决心不喜欢自己—为了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优点。—因为不喜欢自己是一个相对的理由“善”。
下定决心不改变自己,下定决心不喜欢自己,下定决心活在舒适圈,这种下决心的模式真有趣,原来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步一步的给自己下了正面或者负面的决心呀,如果是放在以前,我从未发现自己会给自己下了负面的决心,例如赖床,拖延,活在舒适圈,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等等,以前以为这些只是坏习惯而已,没想到这些坏习惯也是自己给下定的决心。
读完书后,“下定决心”的意识在脑海里极为深刻,现在会感觉生活中的各方面,自己都在下不停的决心。
2 女孩总说:如果没有脸红恐惧症,我一定告白成功。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即使给她把脸红恐惧症治好了,也不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因为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才会制造出这样的症状。
人们常用如果两个字来假设自己也可以成功,但是这样的如果完全和弗洛伊德的过去决定现在的理论一样,都为自己的不成功找了很好的借口。所以哲人的建议是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怎么样,首先树立向前的勇气——鼓励。
3 喜欢为自己找不同的借口:
哲人说:就这些吧,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人讨厌了,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了。
如此一来,为了使他人不讨厌自己,以及避免受到伤害,自己会多在自己的小屋里不与他人交往,而且万一遭到拒绝,自己还可以有理由的说: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讨人喜欢的。
看到很多人经常说如果...就....,很多人都活在如果论里,经常抱怨,总觉得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4 关于自卑:
自卑感:可以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 虽然对学历抱有自卑感,但正因为如此,才下定了我学历低所以要更加努力,反而促成好事。
自卑情结:把自己的自卑感当成了借口 使用的状态,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因为A所以无法做到B.
优越情结:如果不是A,自己就很容易成功—-显示出自己是特别的存在; 骄傲于自我功绩,沉迷于过去辉煌的人。
这三者我都有经历过,以前因为没有读到重点学校而自卑,感觉自己像是“输了”(有点陷入了竞争的意识)。那时的我,虽然一直在普通学校,但是却促成了自己努力的意识,最后反而增强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读大学时,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总会带有责备的态度,有时候带有开玩笑的程度和父母说:如果父母在小时候更加重视自己的教育和培养,自己可能就读北京或者清华大学。那段时间里,我经常责怪父母,总抱有自己没有变得更加优秀,都因为父母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品读完哲人的话后,发现自己真的为自己的不优秀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而优越情结,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位亲切友好的人,所以从未感觉对身边朋友有任何的优越情结,但是看着哲人的解释后,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有着“优越情结”。比如,和朋友聊天时,我会提到以前大学时期那些光辉事迹,当志愿者和班长那些事,而这些都在一一的向别人展示出“我的优秀”,同时也渴望着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像哲人所说的,这样的人内心住着一个自卑的人,由自卑延伸到优越情结。
5 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哲人说:无论是走在这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线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和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己。如果是看成竞争关系,那么必然有胜有负,所以会带有对对方一丝丝的敌意。
很多时候,我们总活在对比竞争意识中,有时候是自己和他人比较,有时候是父母把你和他人进行了一种对比。有时候我也会无形的陷入到一种“竞争 ”模式,然而这种 “竞争 ”模式给我带来的是心里的不悦,甚至开始一点点不喜欢自己的朋友,而书中的哲人给向我这样的青年提出建议: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其他:
6 哲人说:这些情况不是讨厌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或者“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无能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7 你所缺乏的是获得幸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