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写作群第二期第十三篇作业
我喜欢户外活动,新鲜流动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舒活筋骨后,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去年十月的原乡高峰论坛,带给我一次不期而遇的山中探访,是这几年里我心深处唯一念念不忘的一段旅程。
那天上午,专家们结束完长城半日游。专家Peter和他的翻译Nikki约好下午去爬原乡旁的天皇山。Nikki是我的小同事,她很希望我同去,我听说那里有道家修行的山洞,虽然身体不适,也欣然接受邀请,一同前去。海文的教学督导Sean曾称赞Peter是“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40年前,他27岁时,在离开波特兰80多公里的落基山支脉里,找到了一片荒芜的林中营地。他与一群志同道合者把老房子架高,修缮,把捡来的暖气片重新做好,利用溪流做小水利发电,把这个叫Breitenbush Hotspring 的地方打造成今天年接待量2万5千人的度假成长中心。
67岁的他,40年来养育了这片森林之土,而这一片林中营地,则哺育了成千上万人的精神营养和成长。Peter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支薪水,生活极为简朴,他两次来华,都为省钱而乘中转航班,但他却管理着一个全球全人年会基金。”
专家当中有位澳洲音乐家EDO年轻帅气,被好多人当作男神,Nikki开心得意地对我说,咱家Peter年轻时也是搞音乐的,很厉害哦!我倒是觉得此时的Peter已经足够美好,年轻时风光如否我毫不介意。他笑容亲切,同在感特别强,热情、细致,真诚、最喜欢说,忘掉年纪,我跟你们一样的。他这几年每年都到原乡,每次都一定要去爬天皇山,而且只要有时间,天天爬。我尊重也喜爱Peter,爱屋及乌吧,出发去天皇山的一路上我都格外的放松和舒畅。一路上,我让他们先行,我按自己的节奏跟上,不想太赶累到。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而秋天的山谷,满眼都是诗意摇曳的红叶黄叶,风情万种。山间溪流蜿蜒清澈,汩汩之声干净通透,听来自是一种洗去凡尘的感受。沿路有木制指示牌,上面写着:谢谢你,水。爬山一直是我的强项,而这座有道家气韵的人迹稀少的山更是让我越爬越心生欢喜。后面有几个翻译说是跟着我们上山了,我们自山间高处跟他们呼应打招呼,那种呼唤和回答在山谷中充满力量和穿透感。在山间一处溪流旁,他们几个择台阶而坐,开始冥想。我觉得此刻的自己已经与自然很和谐地在交流了,没有冥想的念头,就远远地看着,给他们录了个视频。很快就到山顶了。那些别有洞天的山洞里,供奉着些神,也有摆着的经卷。有一处石床临壁而建,可观四围谷景。一坐上去就有豁然开朗,境界非常的体验。更别说常年修行之人与此景共处是何等美妙的境地!我虽一路都没有跟上大家冥想的节奏,自顾自看景,却没有半点遗憾。回来的路上,我像个刚经历奇遇或者圆了心愿的满心欢喜的稚子。因为,儿时多少次在家乡的群山中,幻想可觅得这么一处不为外人知却与我亲近的山洞,不能如愿。那一天,我终于遇见我内心深处所期待的那方洞天,而且,同行的peter,以他慈悲和可爱,一直引领着我们,让这山的气韵,更可贴近,让这一程记忆更多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