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是课程「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学习笔记,其实课程一上线就买了,年前看了一小半,后面因为项目比较多没有多少时间就搁置了。年后回来继续学习,断断续续啃了1个多月才啃完,拖到现在才有时间开始整理成文,后面会陆陆续续进行输出,预计一共7篇。
什么是产品
产品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我们平时接触到手机、电脑是一个产品;手机上的各种APP是产品;APP背后提供的服务也是产品;还有我们去餐厅吃饭,餐厅提供的食物是产品,提供的服务也是产品。
所以产品可以理解为满足人们某种需求而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载体不一样,产品的形态也就不一样。
人是关键
不管产品的形态是什么,解决方案又是什么,背后针对的对象一定是人,所以人是关键,要做产品的第一步,是要去理解人,进而理解人的需求,然后是推出解决方案。产品经理不是单打独斗,我们想出了解决方案,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去把解决方案产品化,产品化之后还需要让用户知道,并且来用,所以人是关键不是局限的指用户,也不仅仅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还需要理解协作人的需求。
怎么理解人的需求呢?就需要同理心了,详见同理心模块。
需求产品化
理解人的需求之后我们需要把解决方案产品化才能交付给用户使用。产品化的过程是需要很多技能的,梁宁老师主要从机会判断、系统能力、用户体验、创新模式几个模块分别做出了讲解。
结合实践
1)多观察,日常中自己自己接触到的产品,满足了什么需求,怎么满足的,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比如平时坐电梯的时候,一般都会看到电梯广告,就可以思考广告中的产品满足了什么需求,思考如果自己是对应的用户会不会用,为什么,深入一点可以去网上找下资料验证自己的思考;
2)还有就是自己平时在体验产品的时候,会先输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去看对应产品的用户评论和其他人的想法,思考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差异性的原因,试图站在对方的视角来看待事情。
一点其他想法
梁宁老师的课,很多内容对自己来说比较新,开始学的时候,有的文章会读好几次,才能大概理解,看得非常慢。对于这个课程自己得出了一些感悟,课程购买没花多少钱,仅仅读完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要理解,就真的需要好多时间。
所以啊,就算对知识充满渴望和好奇,也一定要克制自己,花钱买知识只是第一步,后续你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理解和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买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是不是一定要买,是不是一定要现在买,买完什么时候看等等。
原文摘录:
「1」产品能力是人的底层能力;
「2」产品人只认一条,就是“用户驱动”;
「3」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4」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
注: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非正经产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