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段据说是某市新上任的教育局长的述职视频,他没有大张旗鼓的向台下的家长们论述在自己上任后如何大刀阔斧的对教育进行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减负;也没有三令五申的督促家长,教育是需要家校同时进行,双管齐下等等的老生常谈。
他只说了一点,要让家长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心疼父母,回家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
02
突然,我觉醒了,简单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真切的道理。一个人从小都养成用行动来心疼父母的习惯,懂得父母的不易,长大后也就知道心疼老百姓,心疼集体,心疼身边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惦记你是自己的责任。而这些都最好在他不懂事的时候,就给他灌输,让他从一开始就步入正确的轨道。
03
回想儿子现在已经成年,其实思想还有语言包括行为各方面都还只是个孩子。我的教育理念一直都尊崇快乐成长,不喜欢给儿子规定那么多条条框框,是不是现在应该开始给他灌输这些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了?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今后又谈何大作为?
当然,这些好的习惯及美德也非一日可促成,儿子的性格是有些内向的,而且很多时候都会表现出在与人交流中的不擅长及不自信。
比如跟我出门了,我就发现儿子是那种我说一句,他动一下的孩子,主观能动性很差,而且也不想老妈为何要让我干这件事,只是机械的照办就行了。这也许就是我以前老喜欢在儿子的生活细节上,全部大包大揽。有时候是觉得跟他说半天磨磨唧唧干不好,干脆自己就干了;有时候是对他的能力不太信任,老觉得他还小,怕干啥出错了让他受伤,所以索性也不让他干了。
在平时,我跟儿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需要你管。也让他从小就没有干家务的意识,家庭责任感较差。
而作为一个男人,责任感和担当是很重要的,如果长期在这方面没有机会锻炼的话,就会造成长大后软弱无能,随心所欲。
而现在儿子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无所谓。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何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一副成功失败都无所谓的表现,原来这就是在这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活习惯,而造成对凡事都责任感缺失。认为我干不干都一样,家务活不是我应该做的,是妈妈或者爸爸才需要干的。
04
文末了,也想起郭德纲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说的一段话:天下父母没有不疼孩子的,但你当爹的宠着,外面那些人可不全是他亲爹。你把他骂够了,他出去之后就没有人再骂他了。你说是你骂他好还是让外人骂他好?
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也是有针对性的,对于从小不太自信的孩子大抵也不太适用,越骂孩子会越没有自信,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从现在起,也不见得就开始对儿子实行郭老师的挫折教育,但这位教育局长的一番话还是很有借鉴性,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