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孩子们心心念念的美术课如期而至,想到能见到一周未见的宝贝们我又把桌子重新擦拭了一遍,毕竟见到孩子们是我最期待的事。
此刻,门外传来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小鱼老师好,咦?怎么又是我第一个到呢?上周大家不是说好了要早点到一起玩儿的吗?大家难道都忘记了吗?……妞妞兴奋的蹦跳着进来,看到没有一个赴约的小伙伴显然有点小失望。我赶紧上前和她打了招呼:大家可能都在赶来的路上,应该很快就到了。
的确,上周孩子们的约定我也听到了,陪同的家长们也听到了。妞妞却是唯一准时赴约的孩子。
刚满6岁的妞妞是一个主动的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总会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对待,好在刚刚的小失落没有影响到她。在见到自己最喜欢的甜甜时,又近乎激动的再次蹦跳着跑向甜甜(想拉起她的手),激动的说: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一周没见你,真的太想你了,你想我吗?妞妞毫不掩饰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我能从每一句恳切的话语里看到妞妞那种期待已久且如愿见到好友的极度兴奋!如果此刻甜甜也同样表示出热情和回应,她们一定会来个暖化人心的拥抱。然而甜甜淡淡笑了下并没有伸出小手,坐回自己的座位上。
妞妞便放下举起的小手,悻悻的紧跟着甜甜,并坐到了她旁边。妞妞又低低的说:你怎么见到我好像一点也不兴奋呢?这次妞妞眼里一直在闪烁的光芒好像暗淡了很多,有一点尴尬之余瞬间安静了。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好想说点什么,但忍住了。她们一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吧。于是我快速引导大家到课堂互动的前奏里,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让妞妞快点进入她的下一个兴奋点。课堂很快进入各种抢答和互动,时不时传出孩子们兴奋和尖叫的声音。阳光开始投进诺大的玻璃窗整个课堂开始变得温暖明亮起来。
鲁迅说过:"唯沉默是最高的鄙视,最高的鄙视是无言,并且连眼珠都不转过去。"冷漠和忽视有时候比否认和回绝更可怕,它会让人感觉除了不被关注,甚至得到了无可反驳的否认。成人的世界如此,孩子们的世界也一样。
孩子们的内心很细腻敏感,比我们更需要善意的回应。甚至这种需要更强烈,她们会认为所有人和这个世界都是美好善意的。她们也并不是成人认为的那个心没肺的小屁孩。
那一节课对于妞妞来说,积极善意的回应可能会让她一整节课都特别兴奋和开心吧。很显然她是有所失望的。
每个孩子都一样,热切渴望被父母回应,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回应,同样也渴望小朋友间的真诚回应。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童年与父母的互动,对其心理成长至关重要。也就是父母的回应才会产生亲子间最好的互动。那孩子们的童年里除了父母还有老师,也有自己的交际圈,任何一个角色的回应对她们都至关重要。
记得小学低年级时候的我,也曾有过因为没有回应而无比失望的心境,自己精心准备了礼物送给一个特别喜欢的女生,渴望和她成为朋友,还鼓了好久勇气隆重的表达自己想和她成为好朋友的想法,当时对方一点都不兴奋,拿着礼物说完谢谢就没有别的反应了。
自尊心极强的自己觉得很没面子,那以后好像再也不敢自讨没趣,害怕那种尴尬到让自己脸红甚至泪花直打转的失望。从此决定,如果有人跟我这样表达,我一定不能让她失望,我以后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忽视任何一颗期待回应的心,不能让对方失望难过。因为那种滋味真的很难受。
对于有的孩子某一次真诚的表达真的是鼓了很久勇气才能做到的,有可能你是她认为值得信任的人,有可能这一次淡漠和冷酷就让她对善意和回应有了畸形的定义和标准。
任何的冷漠和无视都有可能让一簇燃烧跳动的火苗暗淡熄灭。不是对方没有燃烧的力量,而是他有意识的将这份温暖和光亮悄悄藏起来,让人再也看不见。久而久之这个本可以乐观开朗,情感丰富的小星星也会变的不爱发光,冷漠孤傲,让人很难接近。
我也慢慢学着用心观察,倾听,试着去读懂,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渴望关注,期待回应的小心心,每次上课的互动环节,我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多聆听每个人争先恐后的发言和奇妙无比的想法,尽可能给每个人表达的机会。
我惊喜的发现每个人对于课题的深入理解和延伸世界,我会积极的给予肯定,进而再次激发。下课后我能看到孩子们歇斯底里的兴奋,带着满满的成就感急着和爸爸妈妈分享。我们之间的互动变成一个有趣且过瘾的享受。
孩子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可爱明亮。那些被成人所认为的不重要,不值得或无所谓,在他们眼里很重要。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细心的问候,一句善意的答复,一句暖心的安慰,一个简单的微笑。每一种回应对孩子们来说都弥足珍贵。
她们目光所期待的,和我们目光所到之处,一次无声的交流,都会让她们无比开心,掩饰不住内心的满足感。也足可以让她对你无比信任,越发想要努力证明自己。
而我们成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善意的回应,每个人都迫切的需要。人和人之间相处,彼此之间的相互回应,才能建立基础的信任。真情和善意才能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暖暖流淌,持久而绵长。
善意的回应是对一颗期待的心最基本的尊重,愿每一个人都能心存善意,它可以点燃对方眼里的光和内心的火,照亮它或许曾经暗淡的世界。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吧,温暖孩子的心,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善意的回应,共享一个有温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