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简单的一句“鸡汤语”,却也道出一个真相。
大多数人都沉浸在了“谋而后动”的“谋”里,分析思考各种问题。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时机还不成熟,还没有准备好,再等等。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须知,任何的成功都不是想出来、等出来的。
放手去做吧,如果你不想继续平庸下去。
01.一位国内有名的小说家来学校开讲座。
提问环节一位观众问:
普通人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小说家,当我们的经济收入无法支撑理想时,应该如何平衡?
小说家给他的答案是这样的:
“今天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双击一个叫word文档的东西,敲下第一个字,你就已经是小说家了。”
这句话很简单,简单到深刻。
那些我们所认为的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离我们无比之近。
那些我们以为要百转千回才能望见的路,其实随时能被我们踩在脚下。
02.11年夏天,我想和几个同学搞一个校园的水果外卖平台。
犹犹豫豫了半个学期,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还是没开始弄。
最后快憋死了,几个人达成共识:
不管了,先搞起来再说!
经过一连串折腾,借教室通宵开会,写创业策划书,找便宜的场地。
到处拉人投钱,还申报了本地大学城的创投项目。
最后项目失败,无人问津,不了了之。
结果很惨,但我爽了。
毕竟做过了,知道怎么回事,输了也认。
这件事给我的“执行力”带来巨大的提升,
当时我就给自己的人生行为准则里加了这四字真言:
先搞起来。
当你想做什么事的时候,不论它是什么,先搞起来。
03.那年创业项目失败后,我终日无所事事。
整天跟个呆子似的,也不知道该干嘛。
窝在宿舍里打游戏,于是Dota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某日又突发奇想,觉得未来有机会能开餐厅,似乎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当时“先搞起来”的人生信条又影响了我。
可问题是我一屌丝大学生,开个烧烤摊都困难,不可能开得起餐厅。于是我开始寻求机会,决定先挑几家市中心的餐厅打工,了解餐厅的运作模式。
我去学校就业中心请求老师帮忙介绍餐厅的兼职,但学校没这方面的对口资源。
当时针对大学生兼职,没有靠谱的网站。
后来我脑子一热,决定自己上街找。
所谓的上街找,真的就是上街硬找,一家家找人问。
刚开始都没脸推人家门,后来脸皮就练得和城墙一样厚了。
“您好,请问你们这收兼职吗?”
基本上10家里面有5家会有,毕竟餐厅的就职人员流动性大,洗碗工、后厨帮工、传菜的均可兼... ...
找工作的那一个月,我日均步数35000步,后来再也没这么高过。
上海的愚园路、华山路、思南路、淮海中路... ...
记得12年的时候我在这几条路上的好几家餐厅都打过工。
认识N多餐厅老板,日常扯淡之余,没事就多问他们关于开餐厅的各种问题。
有时候问得太具体了,他们甚至怀疑我是食监局派来的卧底。
后来我没有开餐厅,但这段经历成为我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其中的过程,有无数使我受益的部分。
04.不少人在想做一件事之前,会经历漫长的心理挣扎期。
时间在挣扎期中溜走,起初的热情也死于慢性消耗,最后被磨得一丝不剩。
很多人没意识到,只想不做,是一笔稳亏的买卖。
既投入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又毫无收益。
甚至你所做的其他事,也会被这种心理挣扎所影响。
那你不如去把它给做了,成不成不是关键。
关键的问题是,你上路了。
你在路上,而不是只能眼睁睁地在跑道边看别人跑。
“先搞起来”这个行为,在99%的情况下都是稳赚的。
多数人会陷入思维黑洞,即“做”还是“不做”。
整天纠结在这一种矛盾的二元情绪中,似乎错一步就是毁灭。
其实只要我们切换思维方式,一切都能得到改观。
不要去想“做”还是“不做”,只想着“做”。
因为我们能够被我们纠结着反复去想的,一定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想做的事。
不然它不会存在。
一旦我们把思维聚焦在“做”上,大脑便开始切换路径。
不再纠结,而是转向“怎么做”的流程化思考。
举个例子,曾经我跟过的一个上司,他很忙,老婆也忙,但还得照顾家里孩子。
上司很胖,但想健身,可去健身房对他这种忙成狗的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之前有过少量健身经验,他问我怎么办。
首先,我告诉他,做。
先做起来,再思考解决办法。
最后想出一个法子:下班后把健身教练请到家里,另外把家里的储藏室改为一个小的健身空间,购置少量器材。
这对他的健身需求来说,足够了。
对我的上司而言,时间和空间才是稀缺资源,钱对他而言不是问题。
05.让大脑切换路径,直接跳过“if”,而是聚焦在“how”上。
一旦如此,大脑强大的调控能力会告诉你如何应对。
只想不做的思维路径,低级且低效。
高手的做法向来都是先搞起来,边做边看,边走边调控。
来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来两个,干一双。来三个,干一组。
有人向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请教处理难题的最好方式。
他直接甩了一句:
“管他呢,做了再说。”
所谓的“先搞起来再说”,实则也是在你与事情之间建立“最短路径”。
直接上手做事,不BB。
有人整天嚷嚷着要学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 ...
真的想学?最简单的方式,你去报个班啊!
我始终认为报班除了系统学习外,还能把人逼上跑道,形成良好的学习节奏。
不管别的,先把自己逼入学习期。
上了跑道,再懒的人,都能自然而然地跑起来。
决定一个人努力程度的往往不是人本身,而是机制。
就像只要你走上跑步机,当它开始运转,你就一定会跑步,不得不跑步。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制与环境下,会呈现出两种形态。
好的机制,就是好的环境。
先搞起来,你才有机会进入那个环境。
有个大学同学一直想去印度,那会儿刚好有个印度访学的机会。
我说,你去啊。
他搬出一堆理由,一会儿说那儿不安全,一会儿说自己身体不行,一会儿说想存多点钱再去,多准备准备。
再准备准备 ”几乎是全球通用懒癌患者的教科书式借口。
因为完美的准备是不存在的。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准备好。
我们能做的只有出发,直捣那件事的核心地带。
而不是始终如秃鹰般,在外围地带盘旋。
06.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细想了一下。
从小到大我获得的或小或大的成就,都没有准备好。
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我做了而已。
只要开始行动了,就已经干掉了50%以上的竞争者。
先搞起来再说,这些年我始终在训练自己的这个思维。
能花1分钟做完的,不花2分钟。
自己想做的事,立马找具体的,可实现的方式。
对于内心混沌,目标感弱的人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
当你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现在我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虽然与当年所求相去甚远,但我依然为此开心并感谢当年的自己。
感谢曾经的我做了很多事,走了很多路。
至少做过,没缩手缩脚。
它们看上去不够冷静,甚至是一条无比错误、无比冲动的路。
可也正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我无比确信:
我现在走的这条路,是对的。
超强的执行力,是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