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红楼梦》,很是讨厌薛宝钗,并认为了是她“欺骗了宝玉,害死了黛玉”,爬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破坏宝黛爱情的元凶和杀害林黛玉的刽子手。及至长大了读《红楼梦》,方知她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可不是,嫁给宝玉后,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钗寡居终老,“干红一哭”,“万艳同悲”。不仅如此,细思宝钗,觉得此女子集德、才、貌、体于一身,是我等未来媳妇的理想人选。
其一,宝钗容貌丰美,身体好。众所周知,林黛玉“袅娜风流”,丽若芙蓉,“是个出类拔萃的”;薛宝钗“鲜艳妩媚”,艳如牡丹,为群芳之冠。然而他们的美是不同的,林黛玉是孱弱病态的美,薛宝钗却是丰腴健康的美。根据遗传学理论,孩子身体状况多似母亲,所以为了后代健康,娶媳如薛宝钗当然胜于林黛玉。诚然,由于薛宝钗自打胎里带来一股热毒,需要“难得一配”的“冷香丸”来调理,但这只是小恙,不足挂齿矣。
其二,薛宝钗温文敦厚,品性好。《红楼梦》里,宝钗以温柔敦厚约束自己,钝化矛盾之处枚不胜举。如在清虚观看赏物,贾母看到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随口问谁也有这个东西?宝钗笑着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探春夸宝钗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黛玉听了便冷笑着刺了过去:“他在别的上头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醋意显然,怒气逼人。宝钗听了,既不辩驳,也不回击,只是装作没有听见,回头走掉了事,以后也并未进行报复,表现出令人称扬的豁达大度、待人忠厚的态度。后来,她还主动与黛玉“兰言解疑癖”“互剖金兰语”,调整关系,消除疑虑,又送燕窝,探病情,道安慰,直到消除了隔阂,使二人亲如姐妹一般,连宝玉都为之惊奇:“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诚然,宝钗所作所为也许有自己个人目的,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她循规蹈矩,豁达大度,不伤人,不妒人,不害人,这又何罪之有?
其三,薛宝钗处事周到,人缘好。她“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如她哥哥带回的东西,她一律同等挨门送到,不分远近、贵贱、亲疏,连人人厌恶的赵姨娘处也是一样,赵姨娘赞不绝口“会做人,很大方”,甚至十分感激地说:“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了。”当她听到袭人央求湘云做鞋,便说出湘云的家庭苦衷,主动把活揽了过来;香菱受到薛蟠、夏金桂的虐待打骂,她便把香菱要到自己身边,加以保护。当她遇到自己的意愿与长辈意愿相悖时,总是自觉地以礼教长幼有序来处理。如贾母为她做生日,要她点戏,问她爱吃什么,她呢,“深知贾母年老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便使贾母“更加欢悦”。之后贾母评薛宝钗“稳重和平”。妻贤夫祸少,像这等待人厚道、会处事的媳妇娶到家门后,何愁不和睦邻里,相夫教子,上下喜欢,家庭兴旺?
当然,薛宝钗知道宝玉恋的是林黛玉,但面对“宝玉”这样的才情,这样的人家,这样的模样,哪个少女又能不钟情呢?再者,宝玉并非对宝钗没有感情,容貌上,“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品性上,“明儿也不知那一个有造化的消受你们主儿两个呢”,明白无误地表露了羡慕之情;感情上,常常“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宝钗以她的聪颖接近和追求着宝玉,这是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无可厚非。
娶媳当如薛宝钗。薛宝钗者,一等模样,一等性情也。娶媳若果真娶到如薛宝钗这样的女子,真乃我们祖上八代修来的福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