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不是现象,只是个体
既没有标榜的意义,也没有争议的价值
周末去参加《摇摇晃晃的人间》长沙首映
人不多/小厅/来看试映的女人比男人多
一部纪录片/关于余秀华离婚的事/导演范俭/在国外拿了纪录片大奖
80分钟的片子下来,导演尽量剪得唯美
但余秀华真是个一点都不可爱更谈不上性感的女人
粗鄙、自私、乖张,有着满嘴的脏话和不受控制的表情和动作
但余秀华是个天生有着诗人触觉的女诗人
情感丰富、逻辑清晰、有着超越普通人的痛楚和欲望
她的逻辑和语言能力与她脑瘫的现实让我再次领教潜能这回事
我对余秀华的一切感受并没有建立在她脑瘫的事实上
也没有妨碍她的诗会打动我的那部分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这段诗来自那首最出名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也因此类描述,她要承担“荡妇体诗人”的骂名
刘年说的是对的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堆里,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中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不回避她巨大的超乎常人的阅读量,据说她的书单里有博尔赫斯、雨果和泰戈尔;有鲁迅、朱光潜和海子。她的诗里确有人生的哲学性思辨,比如这句“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有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还有她对海子的批判,大多建立于此。
不回避她真实生活的性格,不借由她的情感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无穷的臆想;
不回避她的诗歌中充斥着的狂野、原始、疯狂的力量
她有天才,在田地里游走发呆转瞬便化作嘴边喷薄而出的爱与忧愁;
她压抑,19岁被嫁人,20年的婚姻里没有爱也没有性,这是她痛苦的根源,她大量的露骨的炙热的性爱描写都大致因为此;
她贫穷,靠父母养活至40岁,连着她的儿子一起养,她自卑得很;
她乖张,咒骂生活,拒绝责任,瞧不起自己老公还喜欢调戏其他男诗人;
她痛苦,她所有的诗歌都在构建她得不到的生活;
比如爱情,比如尊严,比如自由。
她赤裸裸的要,炙热热的表达
她心中所有的美好都给了她的诗歌
只为了偷得生活里的一刻欢愉
可这欢愉,也都是不真实的
甚至带有了一丝荒诞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
余秀华在一片争议声中红了
脑瘫农村天才女诗人,情欲女诗人,
理想国的编辑找到了她,签售会、研讨会、个人访谈
一场又一场
她配合着不同媒体给她贴的标签
自己都觉得荒唐
钟立风把她的诗吟成了歌,说是因为幸福感
北大女生于是请教她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
余秀华坦诚告知,我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对于你这个问题,我没有经验。
湖北作协为她的作品开专题研讨会,最后让她谈谈感受,
她依旧坦诚,“我的作品没有研讨的价值”;
她坐在那里唯一的兴趣是和身边的男诗人打情骂俏。
杨锦麟也做了她的专访,
身边的女主持人问,对于她的诗被称为荡妇体,她是不是很愤怒;
她这次既无奈又不屑,我就是荡妇体就怎么了。
看她每一场的专访我都很尴尬,
因为他们试图去她身上找寻或者标榜的东西于她就是尴尬
比如幸福、大义、道德
她就是一个情感极度丰富却又无比压抑的女人
因天生的缺陷和她的理想生活碰撞冲突而来的痛苦
因这份痛苦催生出的诗句
喊出了我们被压制很久的欲望和被控制的情感
她能畅快淋漓的把这些写下来
正是因为她不幸、不追求社会价值、也不被道德捆绑
就像原始雨林中残缺的枯木开出一朵诡异而美丽的花
张牙舞爪,带着血污一片
嗜血成性,却也养不活那段死去的枯木
再怎么强求
反正是背负着慢慢凋残的孤独
耀眼的孤独
赴死的孤独
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渴求明天
我喜欢她诗里面的肆意和孤独
却也为这更多的真实的绝望
冷得瑟瑟发抖
而再冷
也与她无关
不过就是一场自我的投射和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