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做好一系列的决策,
然而,许多刚刚当上管理层的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都有一个现状,因为怕出错,一直犹豫不决,迟迟做不出决策,影响工作进度,这种心理越强烈,越容易让我们忽略了一个本质。
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持续争取资源,优化动作,直到达成目标。
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管理的第三个常识:
管理就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一:不要证明自己的对错
曾经我刚当上管理者的时候,负责一个项目,从头到尾我希望一步到位把事情做好,证明自己有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汇报,根本原因在于担心上司否认自己做出来的成果,否认自己能力,所以遇到了问题也不断的堆积在一起,最终上司去跟进才不得以把问题暴露出来解决,最后事情虽然解决了,但离结果还是有所偏差的
这件事对我最大的感触是,不管这件事情对还是错,领导的目标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与错不是关键,能让整个项目顺利推进,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上司了解项目进度,并不是单纯判断对与错,而是判断项目的进展是否合理甚至是否需要提供帮助。
二:不要评论上司的对错
对于许多管理者来说,都会存在普遍的一个误区:
评论上司的对错。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他是我们的老板,他的位置决定可他比我们看的更多,思考的也更多。只是盲目的评价上司对错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我们也没有权利评价老板的对错,他做的怎么样,会有更高级别的人来评价。
其次,他的对错并不重要,他的目标是什么最重要。如果他特别喜欢按照他的方案来执行,我们也应该服从他的决定。当然,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不同意见,但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他。
三:定量比定性更重要
前面我们一直在讲“对错”不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管理要对绩效负责的,比对对错更重要的是行动,能验证对错的也是行动。
所以,多一点定量思维,少一点定性思维。
什么是定性,什么是定量?举个例子
你发现一个方案有些问题,然后说:这个方案不合理,就没下文了,这就叫定性。
为什么定性思维要不得,很简单,定性为让行动暂定,对工作推进没有帮助。
那什么叫定量思维?就是你发现了一个方案不合理,然后你指出某某某方面不合理,把哪个变成哪个会更好。
这就叫定量思维。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会非常注重行动,结果也会更有效。
四:分析原因多谈差距
举个例子,一季度过完了,公司召开了季度分析会。结果你们团队没有完成销售目标。
这是,作为管理者,你最应该做什么?一般没有经验的管理者,会大谈原因。比如,因为春节假期,一季度工作量不够。另外,一季度招新聘员工较多,培训跟不上。又或者,整个市场环节不好。
总之,分析原因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说很多。但是在会议结束后,经常发些,分析出来的原因,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所以,管理者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更重视直接说差距。
比如,第一季度真实工作量不够,那就弄清楚,和正常的季度相比,差多少天?接下来的季度时间足够了是否就可以完成,比如,一季度招聘新的员工比较多,多多少?培训跟不上,到底做了多少次培训,应该做多少次?下个季度怎么把这些因素补上等等。
当我们更重视差距的时候,我们也会获得更清晰的行动计划,尤其会更清楚,接下来我们投入哪些资源。我们的管理工作,自然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