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少副面孔呢?
我们都在做一个千面人,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在微博来点鸡汤,再来简书写点没人看得懂的文字。
甚至有了一个微博又申请了一个,有一个谁也没加的qq,和一个用心取了个名却只加了自己的微信,用来存放另一个自己。
慢慢的,这些容器越来越多,东一个,西一个,想起来又加一个,东边写了几首诗,西边放了几张照片,最后的目的都是,这里没人看见,那里有那里的内容标准。真的有这么多东西要装么?
刚在朋友圈发了条心情,有赞有损,而每一条评论又滋生了新的心情,就像是另一面的我被激发了,她有了新的心情,怎么办呢?寻找另一个容器来抒发。在这不停的激发过程中,就像是一个走马灯,每一面都是真实的感受,但是这激发出来的一面却不想被那激发的缘由所感知,她被我藏匿起来,通过另一种通道去展现,也许这里有观众,也许观众只是自己,千面人就这样出来了。
就像朋友,每个朋友圈子都是一面镜子,a总看到你的缺点,b能和你一起玩,c是最好的,平淡如水,君子之交。
越是现在,越对平淡如水的朋友怀抱感恩。最好不相见,不相想念,不轻易许诺。闲时相敬如宾,却又好像总能在一些时刻带来惊喜,哪怕两个字也是抚慰。
我猜想这多数时候会是自己赋予了太多意义,世界上哪有这么多陌生的感动,哪有奇怪的懂你,也许只是那时需要便如此安慰自己罢了。
说到底懂你的只是你自己。这么多面展示出来最终还是给自己看罢。
有些时候惊异的发现,幻想竟比现实更美丽,这多半是出自于现实的无奈。现实中用尽心思,准备充分,去旅行,或者努力工作,最终却都不如在之前赋予它们的想象那么美好。
想象置身于一段异国风光,想象一段完美的恋情,想象有所掌控。都比现实美好多了。或者像现在想象文字是不需要逻辑的,不要前后因果,不要框架规划,这样难道不是最美好的事情么?
想象看瓦尔登湖某一段中的景象,沉浸在现在的段落和词语中,就像完全不需要看完整本一样,自以为自己已然知道了,世上竟有这样的文字,那又如何不能有我现在这样的文字呢?
纠结之心不改,千面人最终也就是现在这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