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我称自己为不可知论者,但在我的血液和骨子里,我把上帝看作理智之人必须拒绝的一种假想。
人的目标只是自我的快乐,如果他为他人牺牲自我,那让他相信自己追求的并非个人满足的不过是种幻象。而且既然未来并不确定,那么抓住当下的每一分快乐就不过是个常识。我断定,是非只是个字眼,行为准则也不过是人们为服务于本身自私的目的而设定的。除非可以满足个人的便利,否则自由之人没理由去遵守它们。
到我二十四岁的时候,我已经建构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哲学。它基于两条原则:事物的相对性和人类的圆周性。
最终我得出结论,我永远也找不到所找的这本完整且令人满意的书,因为那样的书只能是我自我的表达。当勇气战胜了瞻前顾后,我决定必须自己为自己写这本书。
感想:
1.无神论者需要找一个虚拟之物来安放自己的灵魂。
2.人都是自私的,一切行为的指向都是满足自我,没有所谓的“利他”。
3.原以为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到最后才发现,都是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完全相同的一个人经历你所有的生活,所以还得靠自己去把它们拼出来。
4.小孩子讲对错,讲是非,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没有是非,你可以无视社会制定的那套规则。
5.相对性: 世上无绝对,相对而存在,借助参考系。圆周性:人类避免不了命运的轮回,像圆一样终点即起点,起点即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