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班上出现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又十分头疼的事,一孩子找同学要一件不属于他的东西,要不到竟然威胁老师帮他要!而且强调否则就让老师无法正常上课!上报家长和学校都难以平息之后,让我无奈而又无助!
恰好3月25日周六这天终于迎来了心理证培训课,早上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培训学校,满心期待的满载而归。
经过一整天的培训,让我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有了初步认识。青少年产生的明显异常行为是由他们自己的情绪控制、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从而会出现反社会行为(影响他人)或者非社会行为(伤害自己)。比较典型的症状有抑郁症、多动症、恐惧症、说谎等。结合我们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我们班有较多的问题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反社会行为(影响他人)。而初中学校更多的是非社会性行为(抑郁)。
对常见的青少年问题行为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接着去搞清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并对他们所产生的问题分析成因也就是进行理论研究。结合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分析,由于他的家庭环境离异父亲经常对母亲的谩骂、自己的暴力等和早期学校班主任的教管方式强硬,从而对女教师都有一种敌意、对教师不信任以及暴力可以解决他的一切问题等的想法,所以就无意识的显现在他的学校日常生活中了。
既然知道了青少年问题他们这一连串不良表现背后的原因,那我们就要找对策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问题是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的,他们是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而实现心理调适。当然,我们教师平时需要多坚守“停、听、看、问、答”五原则。
总的来说,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平时多培养好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有习惯培养好了,他们所做的事才不会耗费那么多的精气神,他们才不会感觉那么累,从而不会产生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