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由腾讯新闻出品新节目《明天之前》上线后,上线首日全网播放量2481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亿。该纪录片以国际视野,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我们该如何与AI相处的问题。
可见,AI的话题近两年真的很火。AI在百度百科上被定义为人工智能,它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的科学技术。
普通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认知,始于2016年初,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击败世界顶级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这场对局在当时引起全球轰动。
从那时起,很多人都知道,AI时代来了,但它在哪里?它是谁?它长什么样?它很聪明吗?它真的是机器人吗?它会像《机械姬》一样有了自我意识后,就不受人类控制吗?它会是历史上的奇点,毁灭人类吗?让不少人产生各种疑惑(包括我自己)。
直到我最近读了《你一定爱读的人工智能简史》(下称《简史》)才真正意义上理解和认识人工智能,也学会如何在心理上将人和机器摆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本《简史》的作者山本一成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人物,由他开发的“PONANZA”程序,与IBM公司的“深蓝”、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并称为人工智能史上的三大标杆,所以由他撰写的人工智能简史更权威更具有阅读意义。
书中主要以研发将棋、围棋程序为中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来跟我们解读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这三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本质,历史与未来。
就连我这种科技小白都能读懂啥是人工智能,读完又发现,oh,my god 原来人工智能是这样解决问题运作的、原来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就在你我的身边、原来人工智能只是我们的孩子,无需害怕。
那么,请允许我根据书中的知识点,跟大家分享三点AI技术。
一、什么是智能,人工智能最初的发迹
以前没读这本《简史》时,就觉得智商越高,智能就越高。后来才发现,那是错误的,那根本不是智能,那是做梦。智能更多的是指机器某方面的能力强于人类,而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这台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自行做决策。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电脑计算力和储存力很厉害,早在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时,它就以每1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500次的乘法运算的惊人速度达到人类无法超越的程度。
说它快,它确实很快,但说它智能,它又需要人类下达指令才能运行。于是,科学家就开始设想:让机器模仿人的思维,当机器有了人的智慧,不就可以达到人工智能了。
但人类如何向机器传达想法,成为科学家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像作者山本一成所说的,人类能轻松判断杯子是杯子,但是叫人类说出是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形成对杯子的认知时,又显得说不来。
因为人类很难向外界全盘转达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就像泉水一样,很自然地从大脑流出。我们仅仅只知道大脑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对如何思考的过程知之甚少。
所以,要人类告诉机器怎么思考,让机器模仿人的大脑,就成为了天下最困难的事。
就这样,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热潮也逐年减退,进入了世人所说的寒冬期。
二、人工智能如何解决问题运作的,它真的无处不在
直到70多年后的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放下让机器模仿人类大脑的执念,转变另一种思路的研究。
什么样的研究呢?
就是把人类的思维锁在黑匣子里,尝试让电脑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技术被定义为机器学习。
通过机器学习,我们可以让电脑实现自我训练和自动数据调整,来增强信息处理和图像识别,建立起机器自我知识系统的能力,从而达到人工智能判断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机器自己教自己。
你只需要给机器制定一个目标就好了,比如作者山本一成的“PONANZA”将棋程序导入机器学习后,水平突飞猛进,打败了设计者本人,而它的目标就是赢得人类。
再比如,早前外媒体曾报道过,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校园送餐机器人。它也是依靠人工智能,来达到校园生活方面的自动化目标。
再再比如,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苹果Srii智能聊天机器人,问它什么它就会回答和搜索;今日头条用人工智能技术向你推送最适合你的新闻内容;使用滴滴出行,人工智能算法能帮助司机选择路线,规划车辆;网上购物时,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网站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商品。
这些的这些,都是藏在我们眼皮底下的人工智能。因此,很多人(包括我)都并不知道机器学习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里被人所应用。
三、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都是来源于霍金的预言,他一直提醒我们人工智能被完全开发出来,很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不单单是霍金预言,早期人工智能的开发,也同样出现过这种老问题。人工智能与人那个更厉害?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的智慧?机器人会毁灭人类,统治地球?
虽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无法给出确凿的答案,但是《简史》的作者山本一成却用一个事例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人工智能的危险感可以归结为“人类自身的问题”。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事例。
有用过“谷歌相册”的人都知道,它不需要任何人工整理、分类或标注。谷歌相册都会为照片提供自动添加标签、自动识别的服务。然而,谷歌也曾经发生过将皮肤黝黑的人错误标记为“大猩猩”的紧急事件。
为了节省人工输入数据标签的成本,很多时候都会根据网路图片及相关联文章的关键词来收集标签。但事实上,网路上是会存在“充满恶意”的标签,比如把皮肤黝黑的人比喻为“大猩猩”。
而这些判断中的误会与成见是人类赋予给计算机程序的,现代的人工智能除了由程序员人工编写数据,就是自身机器通过网络上知识的查阅来进行评估的。
从这里,就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是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就像山本一成在《简史》中所说的,人工智能就像我们的孩子,而我们是赋予这个孩子本性的创造者。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唯有我们正确“引导”它,它才能够成为“好孩子”,对我们创造者保持敬意,带来便捷。即便奇点出现后,“好孩子”也会用正确的方式拥抱创造者。
就像我对AI技术一无所知那样,通过《简史》这本书的引导,让我更好的理解AI、拥抱AI,再通过拥抱大趋势来增强我的知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