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及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渠道。借助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班集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甚至社会公共问题,借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营造班级正气。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也能习得学习以及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如讨论、辩论、明理、表达等。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班主任基本功的载体。
一、班会分类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应把握以下要点
1.给予学生对话的空间。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探讨的问题是真实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如:为了解决初一学生在家做作业时总是带着手机,造成时间浪费、亲子冲突等问题。班主任决定召开“优化时间管理,提高写作效率——写作业是否需要手机陪伴”的辩论主题班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交流观点,班主任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所有同学就“写作业时,是否需要手机陪伴”,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在写作时表达真实想法,有理有据。在周一上交后,班主任认真翻看,并选出正方和反方辩手,准备开展辩会。
通过辩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心声,在唇枪舌剑中,通过同伴影响的方式,对彼此的观点产生影响,进而反思自己日常使用手机的问题,并进一步拓展到对自己的时间掌控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反思。这样的班会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和思维,达到班会想要解决问题的目的。
2.关注学生的情感沟通
有意义的班会必定是能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有所反思且有所收获的班会。班主任选择好贴近学生心灵的话题后,还要创造一个能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安全氛围。其次,班主任在召开班会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对班会所讨论问题的认知现状,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教育素材,创设教育情境,挑战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启发思考并激发他们主动构建新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班会的情景设置要按照“近、小、亲、实 ”的原则。“近”,话题和素材要切合学生的需求,与学生成长需求相贴近;“小”,主题要小,班会内容要集中;“亲”,主题、内容、形式等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实”,实实在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班主任设计班会方案时,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这样设计出来的班会方案才能切中学生需要。
3.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德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行为上的改变及落实,但如果学生没有经历,没有产生真实的感受,学生就不会产生心灵的触动,没有心灵的触动,也就很难把想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让学生在充满德育内涵的丰富的德育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升华,对道德的认识,并形成自觉稳定的道德行为,是新时代德育的必然趋势(动机激发——过程体验——内化体验,建立准则——行动落实)。
如:为解决亲子冲突,落脚点放在“制定文明公约”。为此,让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4.重视班会的综合教育成效
班会的教育意义,不能仅仅限定在45分钟内,不能仅仅限定在固定的主题内。班会的教育意义并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班会能够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智力以及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得到增强,还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公共演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所以,学生一定要成为班会主体,教师一定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会,重视发挥班会活动中每一个细节的教育意义。
5.发挥教师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班会活动中,教师不仅做好幕后指导者和最后评价者,还应做现场参与者。教师在全程参与中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并妥善处理,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以真情实感感染和引导学生。这样还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走进教师心灵的空间,让学生不再把教师看作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自己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三、主要问题
无主题(问题要有针对性);
无计划;
大杂烩(一言堂)。
附:
班会《九九重阳久久情》(失误分析)
教学目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