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见信安康!
三天假期,过得好快。你们是如何度过的呢?清明节,除了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插柳和蹴鞠等习俗,你们做了些什么呢?
这封信,我们不聊怎样慎终追远,聊月考后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吧!
以前,我一直希望你们能够“乐学善学”和“勤于反思”,说实话,这些能力真的要尽早提升。
同学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平时我让大家勤做素材积累,因为积累素材是在向自己的思想致敬。而笔记,不只是让你们将信息对外输出,更为了你们在准备信息输出时能够胸有成竹。
我推荐奥野宣之的做法:一元化整理术。
步骤分别是: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学习的知识;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3.发酵——脱离研究主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4.顿悟——灵感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5.具体化——将灵感化为成果,以文字或图片或图文呈现。
具体来说,就是:
1.把日常生活所发现之事、疑惑之事、在意之事、所思所想等毫无负担地持续做信息收集工作。把你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纳入笔记本中(可以不用分类)。可以是学过的课本或教辅资料或读过的书的摘要和感想、报纸和杂志剪报、他人的短信、课堂笔记、开班会或参加集会时的记录、打印的文件、影评、私人日记、用完的票据等纪念纸张……总之,什么都不要考虑,尽管记下来即可。
2.对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笔记,进行不带有任何目的性地重读。重读笔记时,不要僵化地接收信息,而要带着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在学习的视角去看。重读笔记时,要尽可能留下痕迹,比如在感兴趣的那一页上贴标签。对读过想法的补足、剪报后的新发现和对过去信息的加工这三种不同情况下,要用和之前写笔记时不一样的笔。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日后知道哪些是加工过的内容。
3.混杂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我们进行扩展思考,促进灵感的产生。不需要人云亦云,也不需要表达人尽皆知的东西,需要提出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出人意料的想法,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日常的举一反三和积累对提炼关键要素很重要。
4.信息之间会如何相互关联,又会产生什么?顿悟时能发现许多意外的组合,明白“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5.我们的实际生活并非全是由学习构成的,日常生活中有娱乐,有杂谈,有读书,有烦心事,它们都呈马赛克状散落着。所以,按照时间顺序将信息混在一起更能使你将过去的意识和想法记录在现实中,只要回过头重读笔记,就可以在脑海里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
这5步骤是层层递进的。大家可以参考,不妨一试。
素材积累本就是另一个自己。每一页笔记,都记载了自己度过的时光,贴上了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可以说,最后留下来的那册厚厚的笔记本已经化身为你度过的那段时光本身。
即便没有任何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或许,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写给自己的编年史。
祝同学们学得越来越轻松!
秋兰老师
2021年4月4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