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4 日志】1.4这是2019年4月26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1.4《奇特的一生》纯时间” 的学习日志。
今日片段:计算一切时间
1.我的阅读理解:
旧的解读:
今天的日志干货很多呀,有效信息量比较大,我来总结概括一下下。
昨天的片段讲了柳比歇夫算出了自己的工作纯时间,今天的片段则是讲他是如何利用这些纯时间的。
第一点:要利用纯时间,先明确计算纯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计划”。
1)计划很复杂,很多人的计划往往流于形式。
2)好的计划应该是——用去的时间应该与从事的任务相匹配
3)如何匹配呢?直接给「how」:
①要学会计算一切时间
②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来搞清楚我们的纯时间数量(精力值)、高效时间段。
③将要计划的任务进行分类,柳爷的分法是分为创造类(高精力,难估计,靠计算成本尽量精确)和常规类(低精力,靠记录就能准确估计),并根据②步骤计算出各类工作的纯时间成本。
④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不想也不做不相干的事
⑤挑选时间、规定节律、安排计划,使我们的计划完善、靠谱。
新的解读:
这个片段讲的是柳比歇夫怎么样做计划。
计划=挑选时间+规定节律=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最终所有任务按时完成。
1)挑选时间:柳翁将他每天的有效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三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也就是每个单位200分钟,每个半单位100分钟;
2)规定节律:柳翁他的工作分成两类,第1类工作,是富于创造性的,比如写作,搞研究;第2类工作是常规事务,比如学术报告、讲课、开会、看文艺作品等(这类工作是比较容易估算时间,他会竭力去按时完成)。然后根据自己的精力和对该任务所需时间的预估了解,合理的进行安排。
这个做法看上去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难点就在以上第2点,怎样能规定和安排好任务的节律呢?任务用时怎样才算合适?柳翁提出的解决方法:
1)首先学会不受环境干扰的工作,确保执行任务不分心,这样计算的纯时间才是准确的;
2)然后要经常计算和检查任务用时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问题出在哪?
2.我的课后实践: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今天的课后实践本来想应用纯时间vs毛时间,但忽然发现有个疑问。
我在时间记录中有的时候记录的是纯时间,比如学习,会分成是写日志、写便签、看书、听课等等,有时候记的是毛时间,比如出警,从开车到回来这段时间就记一整段。
然后关于写日志这个任务,我又会用备注细分准备时间、写作时间、修改发布(打卡)时间。这样子,我把写作的这一部分提取出来,就是我的纯时间吗?其他的两部分也不算封“间歇”呀?只是没有进行很专注的脑力劳动而已。
到底该怎么看待这个区分呢?或者说,我区分的目的是什么呢?
4.其他想说的话(如课程收获):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我的亮点:昨天比较忙,没有写日志。所以今天的复盘比较题就只能错过啦~
崔律的亮点:
我要改善的点:
给崔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