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字,阅读约需5分钟
缘起
秋季开学一月有余,学校照例安排月考。近日查九年级B班首次月考作文,除了选材单一平淡,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审题意识。具体表现有三:
一、聚焦点在“我”,相当一部分写成了群体“我们”;
二、“一步步”在文中没有描写叙述改变突破“旧我”“不够好的我”的过程,“走向”就已经意味着应该要有一个可延续的动态过程,这里就应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详写一两个比较典型的场景(事例),之后围绕核心事件,或佐证、或补充……行文缺乏波澜,先后对比不鲜明,读完的感觉是:“因为某件事某个契机,突然间,我一步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无点面结合描写,造成详略不当,主次不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审题时没有吃透题目意旨。
三、关于“更好”。
所谓“更好”就有一个比较的对象,我们要选择正确的对象,比较的对象是谁?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但事实上,很多人都在进行错误的比较呢?这对一个人来说几乎都是一个痛苦的根源。应该提倡“正确三比”,是自己和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比以前的自己、今天的自己比之前的自己。
什么是“更好”?这个内涵可以更丰富多元一些,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从学业上去诠释,这完全无可厚非,但同时也请老师们注意提醒一下同学们,学习“好”是好,人格、意志力、换位思考能力、沟通力、感恩意识、理财能力、运动能力……“德智体美劳”的任何一个,都应该是我们学生努力追求的“好”,如果学生能打开思维,站位更高,思考维度更多元,无疑,取材选材也就随着丰富起来。
联想
其实,解决了为什么、是什么,文章最重要的是要写出如何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变得更好的路径是什么?我想,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标准的通途,有些人,可能是走了又走,一直在羊肠小道;有些人,可能就是在爬山,一直在爬山。TA,生命不止,“爬山”不息。没有最好,唯有更好。但是,在这条变好的路上,一定有共同点,那就是这一个人,一定是在在实践行动中开悟,在聆听学习中觉醒,在与自我对话中自我质疑、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更新。
其实,加入教育写作共同体,就是我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的一个建设路径,非常靠谱,给张本家交了10元,被拉入群,之后就被纳入了一个被监测被督促被感召的群体,这里,有每天一更的写作达人,而且质量之高令人赞叹,这里有一丝不苟的验收人(写教育类作品,1000字以上,否则不符合要求)……
每周一更,对我们教师群体,自尊心不允许我们摆烂,不是涂鸦聊以应付,必须在教育上有沉淀有思考,还要保持细腻的感知力,我称之为“敏感力”,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善于捕捉,善于思考,也能看出个中教育玄机,悟到人生哲理,从而越活越通透,越思越明白。
如何走向更好的自己,需要有一颗愿意过内心生活的灵魂,一双凝视的眼睛,愿意看这个具体的物质世界,更愿意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然,再大的事情,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麻木而混沌的活在这个地球上,和其他生物并无多大区别。
同样是淋雨,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就像阅卷这回事,有些老师就只是当作一个工作任务,我呢,还从中衍生出以上这么些感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