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开始看毛选。最近看完了论持久战。这是毛泽东在1938年五月完成的一篇演讲稿。在7月1日正式发表。
当时,全面抗战已经进行了十个多月。这是一场关乎全中国民族命运的战争。战争将会怎样发展?结局将会如何?为什么会是持久战,以及怎样开展持久战?当时大家的心中其实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和预判。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重点论述了持久战以及如何持久战。不仅坚定了国人抗战的信心,并且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针。
本文所有的论述都是以中日双方实际情况作为根据。
首先,在日本方面。第一,他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军力经济政治。组织力都是东方一等的。第二。由于日本是帝国主义。战争。决定了他的退步性和野蛮性。第三。日本地域狭小。岂能力军力财力物力。均不足以支撑长期的战争。最后。第四。日本虽然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
其次是中国方面。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军力经济政治组织力方面,都不如敌人。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国人民相比从前已经进步了很多。同日,本帝国主义没落状态恰恰相反。,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也是正义的,第三。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和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从这四个特点出发。分析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结论。可以有力地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以及为什么是持久战。
之后,作者分析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在三个阶段所要运用的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以及这三种战争形式的不同侧重和应用。
对于战争的状态。正义性、能动性、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战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消耗战,歼灭战,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利用敌人失误的可能。决战问题。以及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在战争中的应用都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意见。
虽然对于这场战争的预测。即资本主义会消失,军队会消失,战争将永远消失的结论与之后的发展略有偏差。不过。在二战之后,确实已经有近百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了。
在今天看来。领袖对于战争的预测,形势的发展。以及战略方针,战役战术的建议。在其后,均得到了印证和运用。为抗日战争胜利起到的政治动员作用也是巨大的。
今天看这篇文章,一是能够了解过去的历史,增强党性修养。二是学习毛主席的辨证思想。学习科学、客观、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方法。三是学习毛主席写文章,其语言生动而简洁,谋篇布局结构清晰,行文风格质朴而人文。
政治和战争是不可分割的,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希望人类政治能逐渐趋于缓和,希望战争最终尘封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