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老师在《父母的关键认知》第三章第一节“保卫童年”中提到了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极其痛苦,后来形成了一种让他非常恐惧的心理现象,只要他去大学或中小学,他就会感到头痛眩晕,甚至只要经过学校附近,他都会有眩晕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晕校”。
德里达的经历让我也想到了台湾著名的作家三毛,她因为被数学老师怀疑考试作弊,遭受到了学校的侮辱,因为这样的经历后来在学校几次昏厥过去。在一个孩子成长阶段自尊心最敏感的时期遭受到了心理上无法承受到的痛苦,这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心理阴影和创伤的。当她最后因为自己的文学才华被大学接受的时候,她说她想学习哲学,她想知道自己的心为什么会这么痛?她怎么才能不那么痛?听到三毛的这段经历,真的忍不住想要流泪。原本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和更好地成长自己,却在学校生活中受到了重创,一生也很难从自己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这怎么能够不让人感到心痛?
我们有多少人在自己年幼和年轻时受到过这样的重创呢?这些重创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呢?我们是否能摆脱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又如何摆脱这些影响成长自己呢?
作为一个通过考试而进入大学、走入工作岗位的70后,我对考试是有恐惧的。这种对考试的恐惧深藏在我的身体里,一直伴随着我。工作好多年后,我曾经无数次做着一个类似的梦,梦中的我在参加考试,有时候我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奋笔疾书而我却一脸茫然,有的时候我感觉考试的时间已经接近尾声,而我还有很多很多题都没有做,有的时候是我看到试卷上的题目一点也不会,有的时候我使劲把眼睛凑近试卷,却怎么也看不清楚试卷上的文字…….这些与考试有关的梦里藏着我对考试深深的恐惧,让我在梦中惊醒过来,心有余悸。
再看我现在教的孩子们,很多孩子对考试也有很多的不适感,有的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上的不舒服,有的孩子在考试前无法安睡,有的孩子在考前有很严重的焦虑感,有的孩子在考试前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有的孩子会在考试前大哭…….
我认识的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比较贪玩,打游戏上瘾,为了能够玩游戏,他想方设法逃避父母和老师的“侦察”。高考期间,他连续几天发烧,满嘴水泡,一点东西也吃不进去。后来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他说他第一天进考场后,当考试卷子发下来,他一看基本都不会,他觉得自己当时就被一股火击中了,他那几天的感受一直清楚地印在他的头脑里。
现在很多学生有“晕考”的现象,每年在高考、中考的时候都有孩子因为“晕考”而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每个考场也陪伴了专业的医疗保护人员和设备。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晕”都是我们的身体在告诉我们心里的一些真实感受。这种体验是很难靠头脑去控制的,关注我们的感受,感受我们感受,觉察我们的感受背后是什么,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创伤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发生的事情也是无法挽回的,成长也是必然的功课,带着痛继续走下去。
作为成年人,认识到我们的痛,尽力少给他人带来痛。张文质老师说他在和黄旭现实彻夜长谈之后脑袋里冒出了“保卫童年”的命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这一个命题也是我们所有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保卫童年”,从“生命立场”去看待我们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