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闭上眼睛,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就能想起她为了自己做出选择的所有时刻,抑或是意识到她从来没有为了自己做出过任何选择。”
布里特·玛丽是那种你能想象到的最无趣的63岁女人。她不允许生活里有任何波澜:每天6点起床,12点必须吃午饭,晚上6点之后再用餐就不是“文明人的做法”。她从不在天黑后出门;床单整理得一尘不染;到任何新环境都必须用小苏打清理视线可见的所有物品;叉子、刀子、勺子必须按顺序摆放,用杯子必须垫上杯垫。除此之外,布里特·玛丽有许多许多清单,甚至有一张记录所有清单的清单。她每天列出自己要做的事情并苛刻地标注时间,不允许自己的生活出现任何差错,来保证她和丈夫的太平日子万无一失。
然而丈夫突然出轨,布里特·玛丽被迫离开熟悉的生活,来到一个叫做博格的小镇,遇到一群对足球有狂热依恋的孩子、小混混酒鬼、和善的警察、一只老鼠......她的生活被搅得鸡犬不宁,然而也是在这个被经济危机快要席卷干净的普通小镇,找到了人生的期待,真正为自己做了一次决定。
在生活平稳进行的时候,面对未知,大多数人都心生恐惧,而面对安逸,人的最直接反应,都是欣然接受。很多人躺在舒适又熟悉的温床中,而跳出舒适圈,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行为。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主人公独特的人物设定,还有对布里特·玛丽在博格生活的描述。这里的人热情真诚,却有些人脾气很坏。满口脏话从来都大吼大叫的小女孩薇卡;一讲话就害羞,善良无比的警察斯文;野蛮又爱酒精的坐轮椅女人;独立有担当的小混混萨米......他们和她对抗着,嫌弃着,又相互帮助,相互成长,让布里特的生活有了温度,让她体会到一尘不变的生活之外,还有着更广阔的世界,更温暖的人,更精彩的人生。
“人生的乐趣本来就少得可怜。无论是谁都很少有机会留在原地,拒绝在时间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在快乐的漩涡中永远沉溺下去;也无法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充满激情。”离开无忧无虑的童年,长大后的生活令人无法喘息,漫长而又卑微。“谨慎自持让我们不再为了纯粹的快乐大声欢呼,即便笑得出来,也总有一丝羞耻感挥之不去。”
但无论自己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有权力选择打破一潭死水的现状,去探索未知的生活,而不是受困于一纸清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