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长达半年的三部曲,终于完了。开头部分是觉民和觉慧在夜的回家路上,讨论他们演的戏,我根本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家春秋,好像我真的伴随他们从荣盛走到没落。
喜欢最开始的家的氛围,他们几个年轻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各种行酒令猜拳,说唱就唱,各种乐器默契地和着,这种氛围却是我们现在少有的,也是让我们无比羡慕的。做作、矫情、虚伪,不存在的,这是真诚到了无话不说。你看他们,心情都不掩饰,在众人面前哭也不尴尬。如果不是克安克定几个人,大家庭怎么会没落成这样,他们又怎么会不再聚在花园里玩耍。
对觉慧的感觉,本来是喜欢,但看到他过激的一面好感下降。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那个温和的哥哥觉民,无论什么事,他都能巧妙地用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来应对。在高家长辈面前,他振振有词;在兄弟姐妹面前,他温和暖心;在报社朋友面前,他谦逊礼让。就是这样一个有思想、上进心的少爷。最难忘最痛快的就是在克明去世后,觉民和克安克定争执,觉民一口气说了很多让克安难以回答的话,铿锵有力,觉新也因此深受感动,不再妥协。
对觉新的感觉,家开始我觉得他可怜,同情他,觉得完全理解他,我因此觉得自己也是一点点的“作揖主义”。后来看春秋,我真的再也不能忍受他了,我觉得他也太软弱了,什么都顺从别人,意志一点也不坚定,愣是亲眼看见一个个年轻的生命逝去,而且都是他爱的!不过另一方面讲,他是长房长子,受所谓礼教摧残太久,他的思想是难以改变的,这就要思想新潮的觉民琴 淑华来劝他教他了。为什么他们不好好劝他?也许他就不会那么伤心。但劝有用吗?他自己的心理已经认定,这辈子是完了的,所以他没有一点点的反抗。
三部曲的封建礼教就像巴金繁琐的语言,巴金甚至花了一大半页来描述他们刚见面时的客套话。所谓礼教,就是他们那一套吃人的制度。
我觉得分家了好,觉新也清净了。觉新是爱家的,即使家中有尖酸刻薄之人,即使家中有不明事理之人,他也始终要维护他(家)。一切都会变好。就怕觉新想不开。作者说,高家的故事还没完。和众多读者一样,想知道觉新的未来会是怎样。但巴金说:“一个人会到什么地方,当然要看他自己走的是什么样的路。一个人一直往北,他不会走到南方。”估计他在暗示觉新不会好了。不过,不可否认,秋天过去总会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