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平素涉猎不多,看过的屈指可数,因此不敢妄评。不过以为除却金古梁温等一代巨匠之外,武侠大约已被写绝,寻常人再难望其项背。
近日在看被誉为“新武侠小说翘楚”——小椴的武侠小说,多半出于好奇,好奇于近人乐于此道者到底功力几何。
《杯雪》是看的第一部,耗了整个周末时间,也算读完。
在我看来,作者的古文功底颇为深厚,文间诗词歌赋夹杂,远至《诗经》,近至《元曲》,难有不切题者。当然,这是在我一个功底欠佳的人来看的,心中除了叹服,还有些羡慕。能到作者这种收放自如,信手拈来的境界,实是让人称羡不已的。
小说中的人物也算棱角分明,性格鲜明的,中心人物骆寒——豪气干云,勇不可挡;胸怀苍生的易杯酒——纵横捭阖,决胜千里;最终章才出现的袁辰龙——家国天下,忍辱负重;风华绝代的萧如——为情所困,舍身赴死而无怨;宵小之徒文翰林——机关算尽,死不瞑目……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还算是处置得当的。
再说小说架构,《杯雪》字数有大几十万字,洋洋五部。但故事时间跨度却不是很长,从事起到事末,大约仅有数月时长。作者选择的时机有些像话剧,没有太多前奏的铺陈,而是从矛盾即将爆发的时间拿出来开始叙述,一折一折似的把故事推向高潮,期间起承转合,几番峰回路转,伏笔如扣,也算将故事做的完整,但稍欠完满。
譬如故事结尾虽然讨巧,却并不出奇,转了一圈,英雄们还是为了大义相逢一笑泯恩仇,但这样处理不免俗套,而且难以服人。假如骆寒杀了七名缇骑,袁辰龙仍然可以既往不咎的话,不仅难以让外人心服,手下也未免心寒。袁骆二人假如早有暧昧,却不应该被安排到这种势如水火的境地,既然双方联手早胜对方,何苦牺牲掉萧如、石然、米俨这几个高手的性命?这种安排只能说是夺人眼球,故意为之,却不是事之必然了,最后结尾难免有些狗尾续貂之嫌。
又如宗室双歧赵无量、赵无极两人被华胄说退的情节,太过牵强。二人纵使心怀“亡国”,太过却还有一个要扶赵旭上位的信念在支撑着,虽然成事几率不大,但一旦局面失控,纷争四起,却不见得没有一点成功的机会。况且这种在野宗族继任大统的事情也未尝没有先例,赵旭在二人的悉心调教之下真能匡扶社稷也未可知。因此,仅凭华胄一番巧语便念灭心死,未免太过突兀了。
再从立意上来讲,武侠故事背景在古,因此似乎脱不开家国天下、儿女情仇之类的窠臼。金庸小说中多有借古讽今的情节,这是他在许多文人心目中地位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杯雪》本身来讲,似乎触到了“政治隐喻”这一境界的皮毛,谈到了赵匡胤禁武的对错问题,但浅尝辄止。从最后来看,作者的结论也是“稳定压倒一切”。这似乎是古代文化可以得出的唯一一条使百姓免受荼毒的结论——寄希望于圣人出世还天下以太平。
总之,《杯雪》尚属佳作,读之也算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