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开始到简书这个平台的时候,我的目的就不单纯。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月的写作打卡活动,我本意是在公众号上打卡,也就是每天在公众号上发一篇文章,后来发现我的公众号出了点小问题,仔细想想反正公众号也没啥流量支持,倒不如换个平台来参加这个挑战,于是我又看了眼群里头大家参与活动的打卡平台,发现有小红书、公众号、知乎、头条以及简书。诶,简书也是写作平台?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平台,因为我接触写作这一方面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对这些平台都不甚了解,尤其是简书,几乎没怎么听过。
于是我就在浏览器上搜索简书的词条,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写的:“是一个创作社区,任何用户均可以在其上进行创作。用户在简书上面可以方便的创作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交流。简书成为国内优质原创内容输出平台。”
我看着解释,心想这不正和我意?我平日也就感时伤事居多,正好可以把这些一股脑地发到简书上。简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本日记本,一有些什么趣事儿或者时事评价都可以往上发,不过这可以公开给别人看,当然也有私人日记本,写出的内容只供给自己一个人看,真是妙哉。
于是,我在简书上写了第一篇文章,刚开始也没弄懂标题写在哪,也不懂怎么上传图片。我习惯上是先在word文档上写好再复制粘贴到简书,就连着标题一起粘了过去,发现发布出来的文章的标题是日期,这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最上头那排大字就是用来放标题的才了然。上传封面图则是在用手机发布文章的时候发现发布完会有自动提示封面图片,倒是省了不少心。
简书之于我,最大的便携之处就是可以用手机进行文章撰写以及发布,可以说为我的日更计划提供了不少动力。(我在简书也参加了日更活动)
也正因为日更,输出的需求倒逼着输入,平常看的新闻和书籍也多了起来,遇到什么有趣的观点还会摘抄在本子里,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网络上的观点终究是人的产出,要开始学会不被别人的观点所影响,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
在简书的第二天,我就被新人导员路姐领着走了,就像是一个在街道上迷路的小孩被警察叔叔带着走的感觉,一下子就有了依靠。我第一篇文章和第二篇文章的第一个赞也是路姐点的,虽然阅读量和赞数不比得上大家,但这一个小小的赞还有留言,也让我像打了鸡血似的充满激情,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简书这个平台坚持下去。
通过路姐,我也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这可以说是我来简书意外的收获。我们在微信群里聊内容,聊收获以及分享日常。这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网友是多么虚无缥缈的一件事情,但现在却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在另一方屏幕的友人。
总而言之,来到简书是我一时的选择,但却不会成为一时的消遣。
欢迎自己来到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