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东吴的太子孙登,乘马出行,从旁边的园子里打来一个弹丸。孙登的保镖去园子寻找刺客,正好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身上还佩戴着弹弓弹丸。保镖们就都认为这个人就是刺客。但是这个人却不承认自己是刺客。
保镖们就要打这个人。但是孙登却制止了保镖们,让这个人取出自己的弹丸和前面的弹丸相对比。孙登观察之下,发现两个弹丸并不是同一种弹丸,于是就释放了他。
和凝和㠓父子编纂的《疑狱集》中的这个故事是引用了三国志的内容,所谓的旧集就是指《疑狱集》。郑克编纂的《折狱龟鉴》就是在《疑狱集》的基础上有增加了许多内容。吴志就是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中。
按:之所以有人会被冤枉,都是因为太有嫌疑了。而断案的人并不能严谨的根据实际情况分辨情况,只会以官位压人,这才导致了冤狱。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背后蕴含的道理却不小,所以我们的第一个故事就选了这个。
02
原文
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旧出吴志本传。旧,指五代和凝、和㠓父子所撰疑狱集。郑克折狱龟鉴系以疑狱集为基础增广而成,故称之为旧集,或省称为旧。吴志,即三国志吴书。孙登传在吴书吴主五子传中。
按: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此事虽小,可以喻大,故首着焉。
03
补
吴太子孙登:三国时期孙吴大帝孙权的长子,被孙权立为太子。他被陈寿评价为“居心所存,足委貌美之德”,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然而天不假年,三十三就没了。
和凝、和㠓:和凝曾经在(五代十国)后晋出任宰相,封鲁国公。他著有《疑狱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案例编选。和㠓是和凝的第四子,五六岁过目不忘还罢了,还能写诗。宋太宗年间举中进士,不过他在位皇帝起草圣旨的时候不是称职,不能让皇帝满意。想想神童在工作上也不太行,我心里舒服多了。
郑克:南宋官员,编纂了《折狱龟鉴》。《折狱龟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选编。
04
感
就这个故事来看,孙登此人确实是不简单。
反正如果是我的话,那个带着弹弓弹丸的人铁定就没了。我个人是不相信什么巧合的,我被弹弓打了,你刚好在场,还带着个弹弓。不是你还是谁!
包括最后孙登的验证方法也太过敷衍了,两种弹丸不一样,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
有一说一,孙登这个行为确实是颇具法治精神,但是作为一国太子,我个人认为这有点不太合适。就是说,可以不惩罚他但是这个事是不是说就这么就算了,还得综合考量吧。
不过孙登这个人能跳出事件本身,保持冷静,还专门验证了一下,最后判断这个人不是袭击他的人。这也确实是不容易。
郑克说得对,这是一件寡然无味的小故事,但是背后蕴含的道理却是一个大道理。
写在后面
找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要选择《折狱龟鉴》。《折狱龟鉴》的每一篇都是一个或者几个逻辑完整的故事,篇幅上也有保障,还兼具猎奇的性质。
更重要的是,我在网络上搜了一下,《折狱龟鉴》原文倒是不少,但是译文几乎没有,我这也算是全网首发了。原本的《智囊》网络上的译文虽然错误非常多,但是想搜的话还是一搜一大片,不过我怀疑网络上流传的译本都是同一个版本。
我原本以为《智囊》做完我就应该已经能够走上人生巅峰,月入过好几万了。没想到,是我太乐观了。
不过我现在有点悠然自得的意思了。回到那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是自己确实也是成长了。
这《折狱龟鉴》不到三百篇,大概能够更新到明年年初。如果大家有特别适合我的,可以留言,我找找看看。我心里有些后备,但是合适的电子版原文实在是太难找了。
还是感谢各位小伙伴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我,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