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五,人称老王,退休生活本来挺惬意。每天侍弄他那三分见方的后院,是他最大的乐趣。尤其是那几株精心培育的黄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藤蔓爬满了整个架子,眼瞅着就能吃上自己种的“放心黄瓜”了。老王对这几株黄瓜的感情,比对他那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还深。每天早晚两次浇水,雷打不动,时不时还要蹲在旁边,跟黄瓜秧子唠嗑,鼓励它们“争气点,多结几个”。
老王的邻居,姓李,叫老李。也是个退休老头,但跟老王的爱好截然不同。老李喜欢的是电子产品和网购,后院常年处于半荒废状态,偶尔能看到几个快递盒子堆在角落里。两人平时见面也就是点点头,关系不冷不热,主要是没什么共同语言。老王觉得老李不接地气,老李觉得老王太土。不过,好在中间隔着一道半人高的篱笆墙,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无事。
直到那个阳光明媚的周二早上。
老王哼着小曲,提着他那用了十年的旧喷壶,来到后院。目光习惯性地扫过他的黄瓜宝贝们,然后,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喷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只见一根最粗壮的黄瓜藤,也不知是昨晚喝多了还是怎么的,居然不安分地、**非常**不客气地,越过了那道象征着楚河汉界的篱笆墙,**深入**了老李家的“领土”,并且,最最气人的是,藤蔓的顶端,赫然挂着一个足有老王小臂那么长的、翠绿欲滴、体态丰腴的大黄瓜!
这根黄瓜,一看就是“黄瓜中的战斗瓜”,是老王寄予厚望的“头茬瓜王”。它本该在老王这边接受邻里羡慕的目光,最终光荣地出现在老王的餐桌上,凉拌、清炒,或者只是简单粗暴地蘸酱生吃。可现在,它却像个叛徒,挂在了老李家的地盘上!
老王的心,像被那黄瓜的毛刺扎了一下,疼。他围着篱笆墙转了两圈,越想越气。这黄瓜,种子是他买的,土是他翻的,肥是他施的,水是他浇的,凭什么长到老李家那边去了?这不公平!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用最友好的语气,隔着篱笆喊:“老李啊,在家吗?”
屋里没动静。老王又提高了一点音量:“老李!李师傅!”
过了半晌,老李趿拉着拖鞋,睡眼惺忪地推开后门,手里还拿着个平板电脑,估计又在看什么短视频。
“干嘛啊老王,大清早的,扰人清梦。”老李打着哈欠,一脸不耐烦。
老王指了指那根越界的黄瓜藤,努力挤出笑容:“老李你看,我家这黄瓜,不懂事,跑到你那边去了。那个啥,你看上面那个最大的黄瓜……”
老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慢悠悠地说:“哦,看到了,长得还挺精神。”
“是吧是吧,”老王赶紧接话,“那个……能不能让我过去把它摘回来?毕竟是我种的。”
老李放下平板,双手抱胸,眯着眼睛打量那根黄瓜,又看看老王,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在老王看来极其欠揍的微笑:“老王啊,话不能这么说。这黄瓜藤是你的不假,可它现在长在我家地界上,吸收的是我家的阳光雨露,呼吸的是我家的空气,这结出来的果实嘛……按理说,就叫‘落地生根’,归属权可就有待商榷了。”
老王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什么叫‘落地生根’?它根在我家呢!再说了,你家那地,跟我家有啥区别?阳光空气还能分你家我家?”
“那可不一样,”老李振振有词,“你看,这篱笆就是界限。过了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国际上还有领空领海呢,咱这小院子,也得讲规矩不是?”
老王气得胡子都快翘起来了:“你……你这是强词夺理!这黄瓜就是我的!”
“证据呢?”老李摊摊手,“它现在挂在我这儿。你要想要,也不是不行,拿出点诚意来嘛。”
“什么诚意?”老王瞪大了眼睛。
“嗯……”老李摸着下巴,装模作样地思考,“我看你前几天刚买的那瓶好酒就不错……”
“你想得美!”老王脱口而出,“那是我给我儿子留的!一根黄瓜,你还想讹我一瓶酒?”
“那就没得谈了。”老李耸耸肩,转身就要回屋,“等它熟透了,我替你尝尝味道如何。”
“你敢!”老王急了,绕到篱笆的缺口想冲过去。
“哎哎哎!”老李立刻警惕起来,堵在门口,“老王,君子动口不动手啊!私闯民宅可是犯法的!”
老王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眼睁睁看着老李“砰”地一声关上后门,留下他和那根“叛徒”黄瓜遥遥相望。
这下梁子算是结下了。
接下来的几天,老王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后院,看看那根黄瓜还在不在。它倒是还在,而且在老李那边阳光的滋润下(老王坚信是老李故意给它特殊照顾),显得更加饱满诱人。
老王开始了他的“黄瓜夺回计划”。
**计划A:深夜潜行。**
凌晨三点,夜黑风高。老王穿上深色衣服,戴上帽子,蹑手蹑脚地来到篱笆旁。他准备了一个带长杆的网兜,打算悄悄地把黄瓜勾回来。可他忘了,老李虽然院子荒废,却在后门装了个声控灯。老王刚把杆子伸过去,灯“唰”地就亮了,亮如白昼。紧接着,屋里传来老李迷迷糊糊的声音:“谁啊?偷黄瓜的?”
老王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杆子就往回跑,差点被自己的拖鞋绊倒。计划A,失败。
**计划B:舆论施压。**
老王开始在小区里散播“老李强占邻居黄瓜”的消息。逢人就诉苦,把老李描述成一个贪小便宜、毫无邻里情分的“恶霸”。
“张大妈,您评评理,我辛辛苦苦种的黄瓜……”
“赵师傅,你说气不气人,那黄瓜明明是我的……”
起初,大家还表示同情。但很快,老李也开始了反击。他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小作文,标题是《一根黄瓜引发的思考:现代邻里关系的边界感何在?》。文章引经据典(虽然很多是网上搜来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讲原则、守规矩”的现代公民,指责老王“思想僵化,缺乏界限意识”。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支持老王“物归原主天经地义”,有人支持老李“长在谁家算谁家,规矩就是规矩”,还有人纯粹看热闹不嫌事大,建议搞个“黄瓜归属权听证会”。
舆论战打成了平手,甚至老王这边还有点落入下风。计划B,效果不彰。
**计划C:物理隔绝。**
老王痛定思痛,觉得不能再让自己的宝贝黄瓜“叛逃”了。他找来木板和铁丝网,在篱笆墙自己这一侧,对着那根越界黄瓜藤的根部,竖起了一道“隔离墙”,试图阻止更多的藤蔓爬过去。
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老李那边,对应着那根黄瓜的位置,居然撑起了一把小小的遮阳伞!美其名曰:“保护共享财产,避免过度日晒。”
老王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不明摆着是挑衅吗?
“黄瓜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老王开始故意在靠近篱笆墙的地方,用他那功率巨大的老式收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老李则“礼尚往来”,把他那套新买的智能音箱搬到后门口,循环播放各种“洗脑神曲”,声音开到最大。
一时间,两家后院成了噪音污染重灾区。连带着周围几家邻居都遭了殃。小区居委会的马主任,一个五十多岁、和蔼可亲(但毫无实权)的阿姨,被投诉得焦头烂额。
马主任亲自上门调解。
“老王啊,你看,为了一根黄瓜,至于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
老王梗着脖子:“马主任,这不是一根黄瓜的事,这是原则问题!是他老李不讲道理!”
马主任又去找老李。
“老李啊,你也少说两句,那黄瓜本来就是老王种的,你就让他摘回去,邻里和睦最重要嘛……”
老李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马主任,这不是一根黄瓜的事,这是规则意识!现在是法治社会,不能谁嗓门大谁有理。藤蔓过界,果实归属,这是有法律依据的……虽然我还没查到具体是哪条。”
马主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只能长叹一声,留下几句“远亲不如近邻”“和气生财”之类的空话,灰溜溜地走了。
调解失败,战火重燃。
老王发现,老李居然开始给那根黄瓜“施肥”了!用的是一个看着很高级的喷壶,喷洒着某种不明液体。老王怀疑那是老李网购的“特效生长素”,目的是让黄瓜尽快成熟,好据为己有。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王决定,必须采取终极行动了。他把目光投向了他那上大学放暑假回家的孙子,小王。小王是个典型的“科技宅”,整天捣鼓无人机、编程什么的。
“小刚啊,”老王神秘兮兮地把孙子拉到一边,“爷爷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什么任务啊爷爷?我这边代码还没写完呢。”小王有点不耐烦。
“比代码重要!”老王压低声音,“看到对面那根黄瓜没有?”
小王顺着爷爷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啊,长挺大。”
“那是爷爷的黄瓜!”老王咬牙切齿,“被你李爷爷给‘扣押’了!现在,爷爷需要你的高科技,把它弄回来!”
“啊?”小王愣住了,“用无人机?爷爷,这……这不太好吧?跟偷东西似的。”
“什么偷东西!那是物归原主!”老王眼睛一瞪,“你李爷爷不仁,就别怪爷爷不义!干不干?干成了,你这个月的零花钱翻倍!”
在金钱的诱惑和爷爷期盼(威胁)的目光下,小王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不过说好了,要是被发现了,我可不认识你。”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比上次那个更黑更),“黄瓜夺回终极行动”开始了。
小王操控着他那架装了小型机械爪的无人机,熟练地起飞,悄无声息地越过篱笆墙。老王则躲在自己院子的阴影里,紧张地攥着拳头,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无人机悬停在那根巨大的黄瓜上方,机械爪缓缓张开,慢慢下降,对准了黄瓜的根蒂。
“夹住!夹住!”老王在心里默念。
眼看就要成功了!机械爪稳稳地抓住了黄瓜蒂。
“拉!快拉断!”老王激动得差点喊出声。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不知从哪里蹿出来一只黑猫(老李家养的,平时神出鬼没),大概是被无人机螺旋桨的声音吸引,好奇地跳上了篱笆墙。它盯着那个嗡嗡作响的怪东西,突然伸出爪子,对着无人机就是一巴掌!
“喵呜!”
无人机受到攻击,失去了平衡,猛地一晃!机械爪倒是把黄瓜蒂给扯断了,但巨大的黄瓜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晃动,脱离了机械爪的掌控,“噗通”一声,掉在了地上!
更糟糕的是,无人机也被那只猫挠得有点失控,撞在了老李家的后窗户上,发出了不小的声响。
“谁?!”屋里的灯瞬间亮了。老李披着衣服冲了出来。
老王和小王都傻眼了。
老李一眼就看到了地上那根断了蒂的黄瓜,又看到了窗户上摇摇欲坠的无人机(还挂着一小截黄瓜藤),再看看篱笆那边探头探脑、一脸惊慌的老王爷孙俩,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好啊你个老王!”老李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老王,“你……你居然派无人机来偷我的黄瓜?!”
“什么你的黄瓜!那是我的!”老王也急了,情急之下也顾不上许多,直接嚷嚷起来,“是你强占不还!”
“我那是合理拥有!你这是盗窃!”
“你那是侵占!我这是正当防卫……不对,是正当取回!”
爷孙俩和老李隔着篱笆墙,唾沫横飞地吵了起来。声音之大,把周围几家邻居都吵醒了。灯一家接一家地亮了起来,不少人披着衣服出来看热闹。
连马主任都被惊动了,穿着睡衣跑了过来,看到这场景,差点没晕过去。
“哎呀!我的老天爷!你们这是干什么呀!大半夜的!”马主任一边喊着,一边试图分开他们(虽然隔着篱笆墙也分不开)。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小王弱弱地举起手:“那个……李爷爷,王爷爷,马主任……你们看……”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那根掉在地上的“战争导火索”——那根巨大的黄瓜,因为刚才掉落的冲击,加上可能本身也熟过头了,居然……裂开了!
黄瓜瓤和籽流了一地,原本饱满翠绿的瓜身,现在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瘫在那里,显得狼狈又可笑。
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
老王看着那裂开的黄瓜,愣住了。
老李看着那裂开的黄瓜,也愣住了。
围观的邻居们看着那裂开的黄瓜,面面相觑。
一阵夜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老王突然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忙活了这么多天,又是生气,又是谋划,又是失眠,结果……就为了这么个玩意儿?现在好了,谁也吃不成了。
老李看着老王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又看看地上那堆狼藉,再看看旁边一脸无辜的小王的无人机(还挂着一小段藤),不知怎么的,心里那股气也消了大半。他甚至觉得有点……滑稽。两个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老头子,为了一根黄瓜,差点没把房顶掀了,还动用了无人机这种“高科技武器”。
沉默了半晌,老李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这一笑,老王也忍不住了,先是嘴角抽动,然后也跟着笑了起来,越笑越大声,最后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围观的邻居们看他俩笑了,也跟着稀稀拉拉地笑了起来。马主任更是长舒了一口气,拍着胸口:“哎呦喂,总算是笑了,笑了好,笑了好啊!”
老李隔着篱笆,对老王说:“行了行了,老王,别笑了。这黄瓜……算是‘壮烈牺牲’了。算我倒霉,也算你倒霉。”
老王抹了抹笑出来的眼泪,点点头:“是啊,谁也甭吃了。白忙活一场。”他顿了顿,看着老李,“那个……无人机撞坏你家窗户没?”
老李摆摆手:“没事,就蹭了一下。倒是你那无人机,估计得修修。”
小王赶紧说:“没事没事,小问题,我能搞定。”
马主任见状,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误会解开了就好!大家快回去睡觉吧,明早还要上班上学呢!”
邻居们看没热闹可看了,也就各自散去。
老王看着老李,老李也看着老王。
“那个……老李,”老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那边架子上,还有几根小的,等熟了,给你送两根尝尝?”
老李愣了一下,随即摆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嗯,回头也在院里种点试试。”
老王笑了:“行啊,到时候我给你留点好种子。”
“那敢情好。”
那晚之后,老王和老李的关系,似乎微妙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见面不再只是点头,偶尔还会聊上几句。老王会问问老李平板上有什么新鲜事,老李也会问问老王黄瓜什么时候能再熟。
篱笆墙还是那道篱笆墙,但似乎不再是那么冰冷的界限了。
至于那根裂开的黄瓜,第二天一早就被清理掉了。但关于“黄瓜战争”和“无人机夺宝”的故事,却在小区里流传了很久,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谈。
老王后来常常想,为了一根黄瓜,闹出那么大动静,真是又傻又可笑。不过,他看着隔壁院子里,老李笨拙地学着翻土、搭架子,准备也种点什么的时候,心里又觉得,这根“牺牲”的黄瓜,好像……也不是全无价值。至少,它让两个老头子明白了,有时候,邻居比黄瓜重要那么一点点。当然,只是一点点。毕竟,自家种的黄瓜,是真好吃啊!老王摸着下巴,看着自己新结出来的小黄瓜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