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其镗⑴,踊跃用兵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⑶。
从孙子仲⑷,平陈与宋⑸。不我以归⑹,忧心有忡⑺。
爰居爰处⑻?爰丧其马?于以求之⑼?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⑽,与子成说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⑿,不我活兮⒀。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
【注释】
(1)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cáo):卫国的城市;南行:出兵去卫国之南的陈国和宋国。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当时卫国领兵南征的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⑾成说: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huó)”,相会。
⒁洵(xún):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
【译文】
击起战鼓发出咚咚的巨响,士兵们都在积极备战,准备出兵。留在城内的帮着筑墙,我却独自随军踏上了南行之路。
跟随着孙子仲将军,平定调停了陈国和宋国。但还是不能让我回去啊,这使得我忧心忡忡。
我在哪里停歇又在哪里才可以停下呢?战马丢失了又到哪里去寻找呢?到底在哪里才能找到呢?原来它已经跑进了森林之中。
说好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定下了忠实的誓言。握着你的手,愿与你一同白首。
如今只能叹息彼此分离得这么久,却没有机会相见。只能叹息彼此分离得这么远,连那么坚定的誓言也不能实现了。
【简析】
第一章总写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表达卫人之怨。第二章写调停了陈宋两国的争端,可是仍然不能回家。第三章写丢失战马。第四章写昔日与女子的誓言。第五章写战争使得无法与心上人共守的“怨”。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相关诗词鉴赏】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翻译】
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
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
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
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
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二、木兰诗(节选)
南北朝民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三、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