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怎么不爬山了?”光头问。
“我已经连爬三天了。”我一边说,一边找酥糖吃。
“你那么爱爬山,以后死了就埋在山上吧。”
“我也这么想的,找个隐蔽的地方,不要让千人踩万人踏就可以。”
“那还是要找一个好点的地方。”
夫妻俩如此大大方方地谈死,也算是有朋友情谊的表现了。
昨天去爬山了,周六,人多,不似平日那么幽静,却也别有一番热闹景象。台阶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小情侣们手挽手,衣着也不拘,有的穿着平底小皮鞋,仿佛来山中闲逛。帅气的年轻小伙子,两两搭伴,青春健康的样子看着都赏心悦目。三五成群的闺蜜们,大呼小叫着,开心笑着,侧头看看她们,自己也咪咪笑了起来。
到了半山腰,来到一处岔路口。仰头看看,犹豫要不要走这条陌生路线呢?有点陡?不熟悉?体力不够?……想那么多干嘛,探索一下有何不可?果断开步。吭哧吭哧…全神贯注着脚下的石块,树根,体会着自己的呼吸、心跳和忘我……人类的大脑时刻不停地转动,太需要当下的专注了。
来到了一个大石块斜坡下,稍事喘息,低头一看,太神奇了!一棵树的重重树根居然破石而出,蜿蜒虬曲着遍布石头表面,那感觉真是太震撼了,树的生命力居然那么顽强!我没见过黄山顶上那棵傲立山峰的松树,但是此时此刻,确实想到了它!
继续向上爬,又一个巨石挡在了前面。一根粗粗的麻绳,一端系在上方的树上,一端垂在石块表面,上方的平地上三三两两坐着几个人。
“万一我的手劲不够,摔下来怎么办?”又开始犹豫了。“怕什么?别人行,你就不行?”脑子里的小人跳了出来激将我。“上!”我立刻抓起绳子,双脚蹬石,双手拽绳,一个拉,一个蹬,两股力量协同作战,三下两下像猴子一样迅捷得爬了上去。
“江湖人称草上飞!”耳边传来这么一句话。
“是说我吗?”转身回头看。
目光交汇,所有人包括我全都仰头大笑了起来。简直太欢乐了,仿佛来到了武林大会。
前几天,看黄仕明老师的视频,他说很多情绪崩溃,都是源于“不懂照顾自己”。可以从三个方向调整。微小的恢复是做十几分钟瑜伽,冥想,或者看看窗外的濛濛细雨,聆听雨声,去展开自己所有的感官细节,帮助自己更多地活在当下,那么我们的能量就会变得不一样,从消耗变成滋养。中期的恢复是好好睡觉。长期的恢复是做一个星期的旅游,跟大自然在一起。
在生活中,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做这些恢复呢?我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