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渴望,渴望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被别人看见。感受被深深地理解与接纳,是深度关系建立的基础。这种不含诱惑、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深情,这样的关系在心理学上,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身边能跟你建立深度关系的人,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其实,越长大越孤单,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希望别人可以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或那样,这就是「人性」。当绝大多数人遇到事情都这么思考问题时,人与人对彼此的好都是带有附加条件的,这样的关系在心理学上,就是「我与他」的关系。
比如,情侣之间最容易产生这样的对话:“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是不爱我”。表面上看,谈论的是爱与被爱,看上去像我与你的关系,但背后却有隐性的附加条件,这就是我与他的关系。
在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的关系,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我与他的关系。别人跟你建立关系,往往看中的并不是你这个人的精神世界,而是跟你交往后能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
当彼此都在利用对方的资源满足各自的需求时,这种「互惠交易」就是构建商业世界的基础。持续保持互惠的状态,这种我与他的关系就是可持续的,这就是商业世界的「复购」。如果只是其中一方占了另一方的便宜,这样的关系就是「一锤子买卖」。
所以在商业世界里,买卖双方能够建立持续稳固的买卖关系,这就是「营销」。如果交易不是互惠的,这种摆明了要强占对方的好处,就是令人反感的「推销」。
很多人拿着自己的全部本真跟这个世界互动时,希望建立的是我与你的关系,结果遇到的却是我与他的关系,而且还是别人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的推销关系,精神世界里最珍贵、最柔弱的部分受伤了,就会倾向于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
当这么做的人越来越多时,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现实」,每个人的体感就变成了「越长大越孤单」。
人与人相处,不自觉地把「关系上习惯的处理方式」融入到具体的事物中。而这种关系模式的养成,就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互动模式,俗称「原生家庭在关系上的互动模式」。
而我与你的关系,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深情,充分看见对方的感受,你就会触碰到「对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小婴儿」,这时的「爱」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这种爱的感觉内化到对方的内心深处,心灵创伤就会疗愈,这份礼物就是「对生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