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是一个喜静的人。
高中时候,我不多话,只和自己熟悉的伙伴来来往往玩的最好,或许是因为不自信,或许是怕被排斥,被人群关注的时候,会忐忑会不安,再加上青春期叛逆倔强,也很自卑,心里特别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哪怕别人多看我几眼,都会在想人家是不是觉得我不正常,
那时候总以为有性格缺陷,找了各种励志书来读,所谓的鸡汤文全被自己翻了个遍,比如拿破仑,比如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是,每段时间改善一个缺点,在这段时间里,每日遵守自己的承诺并反省是否成功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就下次一定不再犯。
看到他们为成功付出的努力和身上拥有的品质,我会逐个将好的东西记下来实践。
为了尽可能认真做自己的事情并投入,为了不那么在乎别人的评判,每日研究一件物品,比如笔,纸,围巾,从它最初的由来到原始材料的生产、采集、组装,到销售,再到自己的眼前,这段时间只去想和它有关的一切,除此之外,脑子里不要有任何东西。
这个方法有一个用处是,当你愿意去想的时候,当你遇到不了解的盲区时,激发了想了解更多的好奇心和对事物更全更广的看法。比如当想到一支笔的组装时,可能会想到组装这支笔的工人、组装费用、是否有委托加工费用以及加工的工人可能是什么样,来自于什么家庭,有着什么样的经历,等等
但除了这一点可以培养专注力的用处外,依然没有培养起十分的自信来,大概始终没有真正接受自己。
渐渐长大,眼界视野也变得宽广些,眼里的人除了自信强大的职场精英、果敢执行的成功领导、事业蒸蒸的超级奶妈,更有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的勤劳学者、身材臃肿但心怀大爱的公益使者、镁光灯后平凡拼搏的逐梦人,所以,自己是那么那么平凡的一个,而很多人,也正在平凡着,正在努力着。而自己,也无需改变太多去迁就别人,想安静就安静一会,想旅行就去旅行一趟,对喧哗和寂静不过分关注,就够了
长大了和小时候很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小时候你认为一件事只有对错,但长大了会知道,很多东西都处在灰色地带,没有对错,就像性格一样,和成功与否没有关系,和快乐与否没有关系,和自由与否也没有关系,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带给大家美好,也已经很好。
虽然还是在通往自信的路上前行,但总归是学会了接受不完美,接受犯错,接受笨拙,接受平凡。
可能我仍是一个喜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