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作者 不写就出局
一年级四班 郑喻心
我们的房间现状就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投射。
最近,有一朋友搬家,从一个多人一起租的隔断房,搬到两室一厅的独立套房。
在整理物品,让我过去帮忙,她说:看到房间一堆东西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整理......
我表示理解,毕竟这过程累积了不少物品!有用的没用的统统堆一个狹小房间里。
在帮忙整理过程,她多次要我帮忙断,舍,离,我自然摇头,表示帮不了。因为每个物品都是与她自己过去情感连接!真正能够“舍”应该在于物品主人!
而当我试着拿起每件物品问她这要吗?她都当作“宝”一样说需要的,这个很贵的没用过,这个朋友送蛮有意义的,舍不得舍弃任何东西。只好都往袋子里塞!
看到满屋子杂乱东西,我感到很头疼,而几乎每样东西都有灰尘,如:化妆品外盒,特别是锅碗瓢盆等全都是油腻腻加灰尘,床底下一堆鞋子,拿起靠近床头的瑜伽垫,5-6只蟑螂跑出来,顿时让我很不舒服,我平常本身体较敏感与洁癖,看到蟑螂爬出来,全身皮肤都感觉发痒……
“平常都不做卫生吗?靠床头这么多蟑螂不知道?我忍不住问。”她的回答:我都不爱动!
很难想象长期住在这样一个房间里,做事是否顺遂,思维是否清晰,还是已经习惯这种模式了,跳不出原有“舒适圈”呢?
心理学家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说过: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内心的无序与不和谐。
所有物品整到新租的房子,这时另一个朋友也过来帮忙整理,她朋友边整理边唠叨这个物品留着干嘛,还不扔掉,新房子卫生也没有彻底清洗干净,边做卫生边整理物品。
忙碌一天,我已无力吐槽了,坐在那喝茶跟她闲聊断舍离基本机制。
断舍离不是一味切断不买东西,而是在买适合你的物品。更不是一味只管扔东西。
断舍离理念,即通过整理物品,获得如同香鱼在清水中畅游般的自在生活。而整理的对象,并不仅于物品,还包括眼睛看不见的思想和感情。我们中有些人因烦恼而失去思考的能力,长期深陷在负面情绪的囹圄中难以自拔,有些人被他人的价值左右,无法活出自我本色......
通过践行断舍离,丢弃东西所获得的,使生活愉悦的力量;通过对物品的精挑细选,锻炼选择和决断力,确立自我中心,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自立,自由,自在的力量,于必要时刻,邂逅必要的人,事,物的力量。它将与提倡深刻的洞察,高远的观点,广阔的视野的俯瞰力一起,带来一场人生改变。
直面物品,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遵循两个标准,一是“我是否用”,二是“现在是否用”。
理清这两个问题,才能真正舍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舍弃这个行为上,
进一步思考:舍不得,弃不掉!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信念系统呢?通常是不安,担忧,甚至通过物品来体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等。
但说到底,舍弃不过是重新审视关系的结果罢了。
舍弃的背后,正是为了找回正面的能量。”——苏静 知日·断舍离
大概聊大半个小时,她突然觉察自己原来生活模式,叹了一口气,问我:我原来那脏乱房间也能住住的好好的?还有一些人与事,感觉自己都在期待别人帮我,人家说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也花了不少金钱学习身心灵课程,期待别人给力量,自己却依然跳不出原来的模式。换句话说,不想跳出来原来舒适圈。
力量是自己可以给,换句话每个人身上都有力量。
与其说环境影响我们,不如说我们在改变环境。
当我的朋友有这个想法,改变自己居家环境的时候,舍掉不需要的物品,她真的在开启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话……审视自己生活模式,“当下的自我”的轮廓便会越来清晰。这种变化会同时发生在精神层面和物理层面。
最后,我建议不要一口气吃成“大胖子”,断舍离是要持续做的,每个当下都会发现全新的自我。
也会从中获得的自在力是——一种给我们带来好运的力量。使我们在必要时邂逅必要的知识与人际关系,并带来一场生活革命。
一种让我们在好运中得益,在厄运中学习的智慧。
一种令我们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与期待,实现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它让我们成为决心与勇气兼备的乐观主义者,积极参与(提出要求,意见,奉献)自己,周围和社会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