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育”之微感悟

今天是“蜗牛读书会”打卡第二天,读了第一辑微教育理念的“什么是微教育?”和“教育是输入和输出”。

晓平老师说,再细小的地方都是教育。教育在所有的空间里,在所有的时间里,在所有的人里,在所有的事情里。所有你可以感觉到甚至无法感觉的地方,都有着教育的痕迹!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微”得好啊!如果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了这份理念,在细微处觉察自己,时时事事做好教育,融教育于无痕之中,哪还来得孩子叛逆一说呢。

看到这里,不由让我想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我班孩子有一个接龙读书的活动。这本书传到了一位家长手中,因为放假了,孩子们不能在学校碰面,接下来的朗读都是这位家长给后续家长拍了照,书一直在她手中。一天,她告诉我,另一名家长把书接过去了,没多久,接书的家长给我拍来一张照片:书已经开裂。她说,老师我会尽力把它修补好的,只是告诉您一声,这书我接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坏掉了。我说谢谢你告诉我。

这本书是我借给孩子们读的,作为一名爱书人士,看到自己的书被弄坏,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当时就觉得,他们根本不珍惜我给孩子们创造的读书机会,不爱惜书,更不尊重我。

于是,我做了调查,想看看书在哪里开始坏的,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修补?

经过调查核实,大概了解了真相。当持有书的这个家长发现书坏的时候,孩子也说了要修补一下,家长说拿订书器订不上,所以没办法,就破损着给了下一个家长。但并未告知下一个家长书有破损。

我是有点儿心疼书,更心疼这个家长错过了一次极佳的教育机会。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家长在孩子发现书有破损时,跟孩子一起把书想办法修补上,孩子收获的是什么?责任、担当、主人翁意识等等。而母亲的轻言放弃,孩子收获的是什么?不负责任,轻言放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所以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时时可教育,关键是为父母者要有这份觉察力。

这个“微”是英文“we”我们的意思。微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而非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

我们给孩子输入的是什么,孩子就会输出什么。父母的言行每分每秒都在对孩子进行输入。那您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输入什么吧,认真把好“输入”这道关。

让我们一起“微”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