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常见修辞手法(三)摹状

      摹状(或称“摹绘”、“摹拟"),是一种摹写自然界或其他事物情状以获致叙写的形象性和逼真性效果的修辞文本模式。

      摹状可以分为摹声、摹色、摹形、摹态、摹味等类型。

      1.摹写声音的摹状修辞文本,例如:

      湖水,它的声音是多么的轻柔,汨泪的,汨泊的。 (张秀亚《听到了永恒》)

        解析:作者没有更多的文字来写这水声之美,而只连用了两个“汨汨的”的摹声词。但这一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却以少胜多,以摹写的湖水之声将真实的湖水之声形象地复现出来。

      2.摹写颜色的摹状修辞文本,例如: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一些印象》)

      解析:“那么蓝汪汪的”,即是一个摹写颜色的摹状修辞文本。“汪汪”本指“水深而广”或“充满水的样子”,用“汪汪”与表示颜色的“蓝”配合,突出了济南冬日大明湖之水特有的那种蓝得要溢出的色彩。

        3.摹写形体的摹状修辞文本,例如:

        几十个年头过去了。施宏乐变成了秃顶的老人,眉间深深地印着“川”字纹,额头深深地印着“三”字纹,眉毛、胡子像一根根银丝。(叶永烈《生死未卜》)

      解析:这段文字是写施宏乐历经岁月的沧桑而老迈的情状。其中,“眉间深深地印着川字纹”、“ 额头深深地印着'三'字纹”,各是一个摹写形状的摹状修辞文本。而这两个摹状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使施宏乐苍老的面容更显形象而真切地呈现出来,突出了所叙写对象施宏乐所受的时代沧桑和历史磨难程度。

      4. 摹写情态的摹写修辞文本,例如:

        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开。(洛夫《一朵午荷》)

      解析:“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一句是个摹写情态的摹状修辞文本。“田田”的意思是“茂盛的样子”,“亭亭”是“高耸的样子”。这一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密,出水高耸的生动情态。

      5.摹写味道的摹状修辞文本,例如:

      经金黄的滚烫的茶叶水一泡,吃到嘴里,香喷喷的,热辣辣的,麻酥酥的,顿时从头到脚,浑身都觉得轻快、惬意。(杨雄《葱翠三月》)

        解析:这段文字写油茶泡茶崽崽的美味写得极富感性。其中,“(茶崽崽)香喷喷的,热辣辣的,麻酥酥的”一句,是典型的以摹味手法建构的摹状修辞文本。

      这一修辞 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油茶泡茶崽崽的独特美味,令人为之垂涎三尺;在接受上,极富感性的摹味词“香喷喷”、“ 热辣辣”、“麻酥酥”的运用情不自禁地使接受者在文本接受时产生联想想,视觉和味觉亦受到强烈的刺激,一种如闻如尝其味的亲历感油然而生。遂使文本接受解读变成了一种味觉器官和精神心理的独特享受。

            知识来源:(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