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试了一下,新看到的学习方法。所以我又一次打开了会计。学一个简单的章节,不过很长时间没有看了,有一些真的忘了。
我开始就把我能记住的写出来,即使这一章节是简单也没有记住多少。
当我看书的时候,就很有目的性了。先找自己记不住的,当翻开看到内容后,曾经那种熟悉感就来了。感觉下次,这个应该不会再忘了。还发现其实有些概念性的东西,自己一直都没有弄太懂,总会和其他像似的概念弄混。这次就会特意多看一下。好像就更清晰了。
专业的问题,就是自己不懂的这些问题,弄明白了就好了。自己能力不够,提出不了太专业问题,那把以前不会题,弄明白。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重新做了描述和也做了大致的笔记。这一步真挺费精力的。
把不会的知识点看完之后,再重新整体的看了一遍,把漏掉东西再加入这个笔记里。这样加加减减的,这个笔记就很乱了。
最后自己拿来一张纸,再重新归纳,优化笔记。根据大致的内容,分成几部分,能记住什么就写在大致的位置上,写完之后,再和之前那些写的做对比,看哪些内容没有写上,然后再补全。
这一章就差不多了,之后又做了几道题,没有全对。但是看到答案,是自己是会错题意,和思路没有关系。就感觉挺开心的。
再后去找记忆点,就挺容易的。之前有很多的东西,自己已经背下来,这一步,可以跳过了。
这个方法的确有用,但是也真的挺费时间和精力的。这个章节本身就是简单的,内容很少,而且以前自己也算大部分可以学懂的一章,但是没有学太透。这样过了一遍,对这些知识的把握更牢固了。
如果那些特别难学的大章节,这个方法对自己是不是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个就很难说了。其实只要自己感觉有压力,就会不愿意去学了。
所以这个方法先熟悉一段时间,把一些小章节再看一遍,把这个方法用熟了,再去用在大章节上。
不过我也明白了,这个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发现不会的地方,然后再去主动思考。
我也想一下,和我之前学习的区别, 以前只要想学哪个章节,就会从头打开那一章的第一节,从头到尾的看一遍,里面会的和不会的知识点,就一块看过去。没有特意去想过,自己哪些东西是记住了,哪些东西没有记住。其实这一点很重要,明确了自哪里不会,就听课还是看书,就会很有目的性。
以前就直接认为,这么长时间没学了,肯学都忘了。就“雨露均沾”的都看一遍,没有特意去看过哪个点。当自己去做题时,那些不会的知识点,就感觉自己看过,知道大致在章节哪个地方,但还是不太确定这个选项到底对不对。
会造成学习的效果很不好,以前不会的题,即使学了一遍,自己还是不会。就很打击自己学习积极性。
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大脑思考,而不是被动去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