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同精读》——日日不断 水滴石穿
李笑来:阅读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精读
▎精读
先生说:“大道都是极为简单的,但也极其的精妙。孔子说:‘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我们那天看不到手掌呢?但你问他手掌中有多少条纹理,就蒙圈了。这就像我所说的‘良知’二字,一说就明白,谁会不知道呢?但真相体认良知,谁有能做得到呢?”
有同学问:”这恐怕是因为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形状,所以,才最难以琢磨的吧。“
先说说:”良知就是《易》中所说的‘道变动不居,周流在天地之间,没有固定的形态。’良知如何才能琢磨到呢?琢磨透了便是圣人了。“
我小时侯喜欢玩竹蜻蜓,我自己就做过,放在手上一转就能飞上天空。为什么会飞起来呢?我大概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我说不清楚。实际上,这种玩意在公元500年前就发明出来了,那个时候人并不知道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这说明什么呢?去做很简单,但要搞清楚背后的原因却很难,比如吃饭,饿了就自然想吃饭,然后去吃就完了,但是你若想搞清楚人为什么会饿,这就很难。
所以,大道至简,只是做起来很简单,但要说清楚这背后的道理却很难。如果什么道理都要搞清楚了才做,那真的是寸步难行。
▎原文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
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的,最难捉摸。”
先生曰:“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